第四章 簽訂《馬關條約》(3 / 3)

李鴻章坦然的一笑:“比作秦檜是吧?這大清總要有一個人收拾殘局的。老夫為國征戰數十年,臨老了,就隻能做這些事了,佛語不是有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大清的將來還是要靠你們年輕的一輩了,唉,人老了,也隻能為大清做這些裱糊匠的事情了,人老了,對這些名譽什麼的,也就不在乎了。”

李經方紅著脖子道:“父親還不老,父親還可以再為大清效力二十年。”說這話的時候,李經方知道這也隻是安慰父親,畢竟他已經七十多歲了。

李鴻章也不多說,指著前方的春帆樓說道:“快到了,做完這件事,老夫也該好好享享福了。”

當李鴻章走進春帆樓的時候,日本的談判代表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已經在談判桌上等候了。

李鴻章在李經方的攙扶下和各國旁聽的代表打了個招呼,然後從容的坐在了於伊藤博文對立的談判桌上。

很快的,談判就進入了開始階段,李鴻章拿出了自己親筆修改了很多次的條約遞給了日方代表,日方也講日本的條約遞給了李經方。

兩方在仔細的校對了條約之後,李鴻章說道:“我國多年戰亂,國庫空虛,現在已經無法拿出更過的軍費,望伊藤閣下能夠削減賠償軍費,再減三億倆,另外遼東半島過於接近京城,是在不能割讓。”

伊藤博文鑒於國際壓力,隻同意削減兩億兩。關於割讓遼東半島,是決計不會退讓。

接著李鴻章見日方態度強硬,帶著哀求的說道:“再削減五千萬兩也行,國庫是在是拿不出那麼多錢。”

誰知伊藤博文表情冷淡,說道:“條約之上,白字黑字清清楚楚,我方不想再多言,李大人隻有‘允’與‘不允’。”

期間李鴻忠多次纏磨,一直講到自己口幹舌燥,可日方依然不依不饒。

李鴻章再次哀求,眼中已經有淡淡地淚花,顫巍巍的說道:“伊藤閣下,念在你我舊情,也看在我這把老骨頭的份上,削減兩千萬兩也行,就算是給這把老骨頭回家的路費吧。”

可是伊藤博文理也不理,看到已經談至黃昏,提出晚飯後在繼續。

李鴻章沒有和伊藤博文一起用餐,單獨和中方代表在一個廂房裏單獨吃飯,但在座的每一個人嚴重呢都是悲憤屈辱之色,沒有一個人動筷子。

李經方更是咬牙切齒,可也隻是偷偷的抹淚。

這時,李鴻章老淚縱橫的對隨行使團的美國顧問科士達說:“萬一談判不成,隻有遷都陝西,和日本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國,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

科士達歎道:“李大人,我很敬佩您的為人。可我聽說,日方說萬一談判不成,就將使團扣留在日本,並且會再次增兵,施加壓力讓大清國再派使團過來。”

李經方猛地摔爛懷中的碗筷:“日本人欺人太盛!”

李鴻章兩行濁淚滴落,微微歎了一口氣,心中悲道:“此次若是談不成,日本增兵,再造類似旅順慘案,更多的大清子民將會死在日本人的刀下。”

李鴻章起身道:“罷了罷了,我等已經盡力,就算是遭萬人唾罵也罷了。老佛爺交代下來的事一定要辦好。”

最後,李鴻章等人無奈的在日方重新擬定的《春帆樓合約》上簽字。

而這個《春帆樓合約》就是曆史上的屈辱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規定:一:中國從朝鮮半島撤軍並承認朝鮮的“自主獨立”;中國不再是朝鮮之宗主國,二:中國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三: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3千萬兩白銀,四:開放多個通商口岸並享受“片麵最惠國待遇”。

恰時: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