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小說所寫,似乎處處有一種對照。那個上訪處接待的二十歲的女工作人員,和這個四十歲的女人,她們對待上訪人員的態度相差懸殊。一個賣身為生的女人對待上訪者的態度,和我們被尊稱為人民父母官的幹部對待上訪者的態度,相差實在太大;底層人群生活環境居住環境惡劣與人性美也形成對照。同是上訪者,這個女人的心態明亮平和笑對生活,與郭老四他們的愁眉苦臉同樣也形成對照。我們也許不能改變環境,但我們能改變我們對待環境的態度心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心態也會成為環境的一部分。“環境”是這篇小說的一個主題詞,小說用了不少文字來描寫現實環境,郭老四租住環境之惡劣讓人驚心。實際上他生活的社會環境其實也是讓人心驚,他在家鄉遇到的不公,來到省城上訪,而給他幫助安慰的卻是一個被認為是妓女的女人。這篇小說成功地塑造了葉素素這個特殊環境下產生的人物,她可以說是這惡劣環境中的“惡之花”,社會環境把這樣一個有正當職業的女人逼為妓女,但她依然心態陽光,坦蕩做人,笑對生活,以自己微薄之力影響幫助身邊的弱小者,蔑視那些陰暗。她在這樣的環境裏,在不失人性之善的基礎上學會一種內心強大和做人自信。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說中這個女人的生活態度,何嚐就不能看作是作家安黎本人的生活態度呢?可以說,這個叫葉素素的女人,就是作家安黎的化身和代言人。你看安黎本人,盡管他給人以嚴厲冷峻的社會思想批評家的印象,隨筆雜文中常呈現一種錚錚風骨,但他生活中卻是一種溫和態度,常笑臉待人,經常和現實生活中的那些平凡小人物接觸。可以說,“小人物”是安黎文學作品的一個主題,他多年前曾有一部很優秀也很有爭議的長篇小說就叫《小人物》。他愛筆下這些底層小人物,同情他們的遭遇,從他們身上發現可貴的人性光輝,從他們身上體驗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這些小人物們,他們腳下是堅實的大地。
小說結尾留下了懸念:這個叫葉素素的女人,她被抓進去後會有怎樣的結果?郭老四上訪還沒有結果,他怎樣去另一個遙遠的地方去完成他的受人之托?之後,他還會回來再繼續他的上訪長征嗎?他會去獄中探望那個經常麵帶笑容,曾在他困難的時候給了他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關心幫助的女人葉素素。等等,這些未知懸念就如同生活本身一樣千頭萬緒,存在多種可能性。如果一篇短篇小說能讓你感受到它與全部生活的不可分割的血肉聯係和可能性,那麼這篇小說就是成功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短篇小說也可以看作是一部長篇小說的開頭部分,這部長篇小說其實也就是另一部“悲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