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采用逐步擴展的方式分步推進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核算基礎,逐步由修正的應計製向完全的應計製過渡。現我國非營利組織一般采用收付實現製,對於經營活動采用權責發生製。隨著經濟體製的改革,收付實現製過於簡單,不能真實地反映資產的價值,無法準確記錄和反映“隱性債務”,而且會造成某些年度間收支項目的不配比。這樣一來,對於同一會計主體,同一類別的會計事項,采用兩種相悖的確認標準,勢必造成會計信息的混亂,削弱其相關性,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降低。鑒於美國非營利組織經驗,應逐步采用權責發生製,以便更好地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為報告使用者提供更為綜合完整的財務信息,使非營利組織的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控製和管理。
(三)對完善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的啟示
我國應增設“結餘”要素。五要素論認為結餘最終要轉入淨資產,僅反映非營利組織在一定會計期間內資產及其增值情況,其經濟意義不大。筆者認為六要素論反映了收入支出與結餘之間的耦合關係,尤其對於現在受托責任履行情況下有重要意義。我國《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第二十八條規定“結轉和結餘是指事業單位年度收入與支出相抵後的餘額。”淨資產表示的是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這一數量概念,並不能表現非營利組織擁有或控製的經濟資源在具體用途上的限製。增加結餘這一要素使得資產負債表有一個更合理的劃分,能正確反映非營利組織增收節支的結果和運用資金的成績,也會更加有利於利益相關者了解、利用財務信息。
(四)對完善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報告體係的啟示
我國應完善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體係,改進相關報表格式。首先,非營利組織應增加設置現金流量表。我國非營利組織逐步采用修正應計製以後,實際發生的現金收支情況與收入支出表中的收支將不完全一樣,為了有效揭示非營利組織資金周轉運作情況,更好地控製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使用情況,應增設現金流量表。其次,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主體改為基金後,對於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的格式應有所改進。資產負債表應依據“資產=負債+基金餘額或淨資產”理論,與美國一樣采用“報告式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也應該按照基金分類來核算收入、支出與結餘,還應完善會計報表附注,充實附注揭示的內容,注重圖表和文字的結合,側重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報表主表的理解;充實財務情況說明,對非營利組織的宗旨、結構、章程、人員配置、業務活動基本情況、年度計劃、其他重大影響事項等情況作出說明。
三、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麵對充滿挑戰和競爭的21世紀,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更應該吸收國外先進的科研成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發展和完善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建立中國特色的非營利組織會計,建立政府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和企業會計“三足鼎立”的會計體係。
【參考文獻】
[1] 瑪裏亞·蒂托瑪莎.非營利組織公認會計原則解釋與應用[M].李建發,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2] 張昕.中美公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比較研究[D].沈陽:東北財經大學,200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製度[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2004.
[4] 胡明潔.對於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基本準則的探討[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5] 陳威燕.中美政府及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比較[J].財會通訊,2011(7):85-86.
[6] 石依禾.中美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比較[J].經濟研究參考,2010(23):62-63.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