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美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比較
根據交易和其他事項的經濟特征,將其分成幾個大類,這些大類作為財務報表的要素,即會計要素。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指出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淨資產、業務收入、費用、利得和損失七類,這些大類構築財務報表所包含的各類項目。美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對七要素的內容沒有進行統一分類,而是根據各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服務和性質的不同進行分類。我國事業單位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淨資產、收入、支出或費用,這些要素構成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事業單位財務報告。我國事業單位會計要素中沒有設置結餘這一要素,而在淨資產要素下設有結餘。這說明我國的事業單位會計雖然承認“結餘”這一事實,但不確定“結餘”這一會計要素,這樣設置和美國相比不是很恰當合理,不夠具體和細化,而且不利於不同報表使用者獲取各自需要的會計信息。
(四)中美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比較
財務報告是提供財務信息的載體,為各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是會計工作的核心,非營利組織也不例外。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第117號公告鼓勵非營利組織編製和公布相關、可理解、可比的、通用的、體現整體組織觀的財務報告,包括財務狀況變動表、業務活動情況表、現金流量表以及財務報告附注。自願保健組織和福利組織必須同時提供職能費用表。資產負債表反映組織資產、負債和淨資產及其關係,從會計報告結構上看,美國非營利組織依據“資產=負債+基金餘額或淨資產”理論,采用“報告式資產負債表”格式,采取合並方式編製;附注中可以有相關的文字圖表說明。我國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第三十九條規定:“財務會計報告是反映事業單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事業成果、預算執行等會計信息的文件。”會計報表至少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費用表和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我國事業單位資產負債依據的是“資產+支出=負債+淨資產+收入”理論,采用“科目餘額表”方式,簡單彙總編製,而且,沒有要求編製現金流量表,不能反映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形成和使用情況,資產負債表不符合國際慣例,不能充分反映本單位經濟業務實質,而且附注的說明不及美國詳細、係統。
二、對改進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啟示
(一)對改進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主體的啟示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采用預算會計模式,而美國非營利組織會計采用的基金會計模式更能滿足各方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強化各類基金的管理。借鑒美國的先進經驗,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也應以基金為會計主體,以整個組織為報告主體。結合我國非營利組織資產、負債、收入結構的特點,可以將我國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主體大致分為三類:一般預算基金、限定用途基金(必要時分為永久限定用途基金、暫時限定用途基金)和非限定用途基金。其中一般單位預算核算的重點為支出有無按規定進行及其使用效果或效益如何,可包括財政預算撥款、上級補助收入以及由此形成的資產、淨資產、收入、支出和基金結餘情況。受資金提供者所附條件的限製,依據時間因素劃分永久限定用途基金和暫時限定用途基金。我國非營利組織若以基金為會計主體,采用基金會計模式,將使各項預算資金的界限更為清楚,有利於非營利組織的財務資源管理。
(二)對改進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