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會計核算數據采集與挖掘
高校應建立起以預算執行和控製為重點、以核算和監督為依托、以指標分析為評價依據的財務管理體係,將預算管理、預算執行、會計核算生成的信息數據集成。學校應建立電子網絡報賬係統,完善日常支出的報銷模板,實現日常支出的網絡申報、電子貨幣支付和無等候報賬,比如:差旅費報銷輸入出差人、地點、時間等信息,就可以自動生成差旅費報銷單,然後財務就可以提取相應數據,生成會計憑證。這樣許多信息就可以采集存儲,為進一步挖掘數據和分析提供可能,例如輸入某某就可以查詢其年度出差在外的時間等統計信息。另外,高校應建立工資薪酬管理平台,特別是在“分級管理,集中核算”的體製下,人員經費分配管理權限在二級部門,但集中核算支付權在學校財務,這樣人員支出核算就需要相應的管理平台去采集相關支出數據。學校需要建立部門申報、財務審核、網銀發放、職工查詢的一體化流程,實現動態化、及時化的信息加工與披露平台。
三、高校財務數據集成平台應用與實現
(一)高校財務數據集成平台應用建設
高校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逐步搭建財務數據管理平台,構建會計信息中心,實現業務流程管理,記錄工作流活動與活動之間所產生的信息,並將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關聯,存儲集成的會計信息數據。高校可以根據學校管理實際選擇適用的應用軟件,構建預算編製、預算審批、預算執行、電子報銷、薪酬管理、資產管理、票據管理、收費管理相互銜接、相互關聯的信息數據采集平台,並且這些應用軟件應該是開發式、網絡化的係統,能夠與其他業務係統進行無縫對接。
(二)高校財務數據采集模式實際案例分析
高校財務數據采集模式與學校的管理體製相關聯,並與管理模式相適應。下麵以某高校的預算管理改革、薪酬管理數據采集情況為例作分析,探討高校業務數據采集與會計數據采集工作流的實現。
某高校實行的是校院兩級管理體製,設立了多個職能部門和17個教學部門,實現了集權與分權的有機結合,建立了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管理製度。在分級管理體製下,如何優化資源配置、合理分配預算資金、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是其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優化預算管理模式和搭建預算管理平台,做到科學化、精細化的預算管理。
該高校為適應預算管理的這些變化,積極探索預算編製、預算執行、預算信息反饋等預算數據采集與挖掘的實現模式,搭建了預算管理信息平台。預算平台將全校的機構設置、人員信息、基本定額信息全部預置到係統裏麵,做到基礎信息口徑統一。其中機構設置包括部門屬性、部門信息、部門職權、負責人等信息,並對部門進行了唯一編碼;人員信息包括職員信息和學生信息,具體包括職員屬性、職員部門、職員編號等信息以及學生所屬年級、學院、專業、班級等統計信息;基本定額包括辦公費、差旅費、郵電費等基本支出定額標準。這些基礎數據將在部門核實後,自動生成基本支出定額預算指標數據,同時這些預算指標按照多維度口徑,將部門信息、業務屬性、資金性質、預算科目等信息字段進行有效關聯,生成多維度的數據報表。比如,經濟與管理學院的基本支出下可以看到這樣一項預算指標,部門:經濟與管理學院,資金來源:財政撥款,經費類型:公用經費,摘要:2012年基本支出辦公費定額預算,功能科目:高等教育,經濟科目:商品和服務支出辦公費,金額:50 000元。另外,項目預算指標數據按照項目主管部門、項目業務屬性、項目信息等進行多維度的關聯。比如,以學校的教材建設項目為例,分析其業務流程和數據采集的實現。教材建設項目申報業務流程是:項目負責人申報、二級教學部門初審、教學主管部門評審、學校審批立項。在這個過程中預算平台將采集到項目期間、項目屬性、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項目金額、項目目標等項目信息存儲到預算項目庫中,這樣就可以根據項目信息生成預算指標數據。比如,項目支出中可以看到這樣的預算指標,部門:經濟與管理學院,資金來源:教育收費,經費類型:公用經費,項目名稱:《財務管理》教材建設,摘要:2012年教材建設專項經費預算,功能科目:高等教育,經濟科目:商品和服務支出,金額:50 000元。這樣,項目就實現了項目信息與財務預算指標的有機結合,以便數據實現部門共享。另外,預算平台的編碼都有統一的編碼規則,每個項目都有其唯一的編碼,並且有不同的層次級次,以便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比如:上文提到的《財務管理》教材建設這個項目其級次就處於三級,一級是教學質量工程項目;二級是教材建設項目;三級是《財務管理》教材建設項目。可見,項目一定要放到末級,以便數據的分析和利用,並且,某一級別的數據都可以彙總分析和利用,生成所選級別的彙總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