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製度,堵塞漏洞,提高單位內部管理水平
鄧小平同誌曾經講過,製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用製度管人、管事、管財務運行,漏洞就會減少、問題就會下降。“有了內部控製,壞人沒法做壞事;沒有內部控製,好人也有機會做壞事。”各單位一定要重視和加強製度建設,重視提升製度的執行力,特別是“三重一大”製度的執行。加強內部控製建設,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規範辦事程序,推行單位內部的財務公開,建立自我監督、自我約束機製,以保證各類財務經濟活動健康有序運行。
(三)認真學習專項相關規定,掌握項目執行要求
有的項目負責人隻知道按照財務部門下發的項目經費盲目執行,卻不知道為什麼經費要這樣支出?所負責的專項,執行的依據是什麼?項目建設的內容是什麼?項目該如何組織實施?項目的驗收和監督有哪些規定?如果真的全然不知,勢必會直接影響預算的執行進度和績效。項目不同,經費支出範圍不同、經費支出要求不同,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相關規定。
(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規避風險
財政專項要錢難,花錢更難,但“錢”還必須要;項目負責人“一支筆”簽字有風險、有壓力,但“字”還必須得簽,這是製度使然。對於如何最大化規避“簽字”風險,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學會轉嫁風險,不要把所有的風險都自己扛。要讓項目的每一個執行者都感覺到風險的存在。一旦存在僥幸心理提供了假發票、發生了不真實的業務、支出了與項目無關的內容,後果是什麼?——損壞的不僅僅是個人名譽、項目團隊名譽、學校名譽,嚴重的還要追究刑責。因此,宣傳教育到位,項目執行不規範的現象也會大大減少。
2.認清責任後再“簽字”。由於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工作水準也很有限,所以時常會出現判斷失誤、審計結論錯誤的情況。那麼就要求項目負責人在簽字確認問題時,一定要慎重,分清責任,不能隨意簽字。
3.在針對完成預算執行進度和稍許違規操作上,請各位項目負責人斟酌: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
(五)“一支筆”責任人要切實履行職責
“一支筆”責任人在審批時首先要把好關,無論是財政專項、部門經費、創收經費、基金還是科研經費,都不是自己腰包裏的錢,都姓“公”,因不屬於私人所有,所以經費的支出都要按規則辦事,一旦落筆,負責人就要負起責任。
財務部門與審計部門對各項經費的把關與監督是對“一支筆”簽字人的保護,正如各項交通規則的建立與交通警察的執法就是對行人及駕駛人的保護。如果問題是校內查出來的,還有內部整改空間;若是被外審查出來的,就不好說是什麼結果了。
規範高校專項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促進高校專項經費支出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在揭示高校專項經費審計中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了這些問題的原因,並提出了解決對策,旨在為進一步加強專項經費管理,提高專項經費使用效益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建,賈秀梅,王舒.關於高校科研經費的思考[J].教育財會研究,2011(2):33-35.
[2] 薛鳳榮.高校縱向科研經費規範管理的初探[J].教育審計,2012(2):33-35.
[3] 馬軍.高校內部審計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作用[J].教育審計,2010(2):45-47.
[4] 李建兵.對高校“小金庫”審計關鍵控製點的思考[J].教育審計,2011(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