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項經費審計中的問題與對策
高校財務
作者:唐玉平 趙鳳琴
【摘 要】 專項經費在高校經費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管好、用好專項經費已成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關鍵,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製約了專項經費效益的發揮。文章揭示了高校專項經費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分析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並提出了解決對策,旨在為進一步加強專項經費管理、提高專項經費使用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校專項經費; 審計; 問題; 對策
近年來,高校專項經費支出占預算支出的比例在不斷增大,有力地促進了高校教學質量、科研能力、學科綜合水平的提高。然而,通過審計發現,高校專項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違紀違規現象屢見不鮮,製約了專項經費效益的發揮。
縱觀高校發生的腐敗案件,易產生舞弊的領域是財務、基建、後勤、資產、招生等部門,其中大案80%發生在工程領域。從近幾年部分高校的各種舉報案件和各項審計結果看,問題則主要集中在專項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上。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麵加大了專項經費項目負責人的管理風險;另一方麵則大大降低了專項經費的使用效益。本文通過揭示和分析專項經費審計中發現的各種問題,意在提高大家的風險防範意識,規避風險,進一步加強專項經費管理,提高專項經費使用效益。
一、專項經費審計中的問題
(一)有關“小金庫”問題
1.以假合同、假業務虛列專項經費支出,將資金轉出後在對方單位繼續使用虛列的費用,或輾轉轉回學校創收資金賬戶,或轉入個人課題,以套取財政資金。
2.以會議費、勞務費、培訓費、專家谘詢費等名義套取資金。(1)利用虛假會議結算單,提前將專項經費支付給會議定點單位,以方便日後使用。如某高校在審計中發現,存在虛列支出將會議費存放在會議定點單位,涉及資金147 960元。實際抽查會議費支出11筆,其中:提前支付會議費7筆,有問題會議費占57.66%,按筆數算占63.6%。再如某市審計局在開展2010年度部分高校預算執行和決算草案審計時,共抽查了66筆會議費,結果29%為有問題會議費,占近1/3。(2)以假專家姓名、學生姓名,套取專家谘詢費、助研費,據為己有。客觀地講,以上兩種情形可能與預算進度壓力有關,但此種操作辦法會給舞弊行為帶來可乘之機。首先,這種做法違反了高校“收付實現製”會計核算原則,所套取的現金遊離監管之外;其次,也不否認有極個別人就是想套現裝入個人腰包,那麼查處後就是貪汙公款罪,情節嚴重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3.使用假發票套取現金。假發票主要表現有“用假票報銷”和“真票假業務”兩種形式。“用假票報銷”即使用假發票報賬,目的是套取現金。“真票假業務”即利用未實際發生經濟業務的虛假票據報銷,目的也是套取現金。如某高校審計發現:列支假發票34張,金額147 377.80元。其中:網查為假19張;網查單位不符3張;網查無此票信息1張;無效發票2張;人工認定9張。假發票發生的內容有:飯費、家具、水果、展位租賃費、圖書、硒鼓、複印費等等,經費的支出涉及到項目經費也涉及到基本經費。比較典型的事例包括用超市票購書、發票內容與開具發票單位不符——家具公司開資料費、某人報銷的金額都是同樣的數字等。
以上這些,不論是出於什麼目的、什麼原因,隻要發現,都屬於“小金庫”的範疇。“小金庫”已不僅限於賬外公款私存,凡是套取現金私用私分的,雖沒有一個賬外賬戶的實體,但也算作“小金庫”。上述問題有的是帶有共性的問題,有的性質比較嚴重。這些問題不解決,會嚴重損害高校的形象,大大降低專項經費的使用效益,有損於高校“十二五”教育改革與發展目標的實現,尤其會對領導幹部執政水平與個人前途造成很大的負麵影響(如果涉及“小金庫”問題,年底評先、考核,一票否決)。
(二)工程及設備采購管理問題
1.違反招投標製度,暗箱操作確定中標單位。如個別項目違反校內招投標管理規定,該校內招標的不招標,自行確定供應商;或為躲避學校招投標和社會公開招標製度,將已達招標線的工程肢解成若幹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