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如何加強用戶安全用電管理(1 / 2)

淺談如何加強用戶安全用電管理

電力與電氣

作者:潘誌祥

[摘要] 隨著農電體製改革的結束,政企分開,供電局作為行政主體的角色也隨之被人們逐漸淡化,行政監管的職能也隨之消失;而用戶(多指私營業主)為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往往輕視安全用電的重要性,用戶用電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不僅給用戶自身帶來經濟損失,也給供電部門構成了潛在危險。供電部門作為國家壟斷企業如何從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角度出發,加強用戶安全用電管理,是值得供電部門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文章根據象山石浦地區用戶終端設備(進線裝置)的現狀而引發的故障停電事故,及因造船廠接地電阻不良而引發的觸電事故,提出整改的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用戶;終端設備;接地電阻;技改

[作者簡介] 潘誌祥,象山縣供電局技術員,浙江象山,

[中圖分類號] F40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4-0069-0002

一、問題的提出

1. 浙江省象山縣石浦是全國聞名的漁港。全鎮擁有各類漁船(輪)1578餘艘,其中200馬力以上外海鋼質作業漁船1330艘。漁業固定資產超過12億元,漁船裝備實現了科技化、現代化。幾年來水產品年捕撈量一直保持在28萬噸左右,漁業產值15億元,約占寧波市的40%,名列全國鄉鎮前茅。全鎮共有各類大小冷庫、製冰廠100餘家,各類造船企業20餘家。

2. 由於石浦地區地處海邊,空氣的鹽分比較高,再加上是台風、雷暴的多發地點;10kV用戶的進線裝置很大一部分是用穿牆套管進入;因運行時間長久,及易發生泄漏、閃烙、爆炸等故障,不僅給用戶的安全生產帶來經濟損失,而且常常因此而造成電網停電事故,對電網的安全運行構成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如:2008年3月15日,東門381線A相接地,重合不成功。經調查發現是東門某製冰廠穿牆套管發生爆炸引起,經過全力搶修恢複供電。但由此而引發的全線停電事故達10餘小時,大大降低了供電可靠率。

3. 由於海洋捕撈業和運輸業的繁榮,石浦地區的造船廠猶如雨後春筍發展壯大起來。加上大多造船企業都依山傍海而造,配變、分線箱、電動機、船體的接地電阻因接地裝置或接地棒設置在沙石中或隨著安裝,大多中小型船廠的接地電阻均不合格。在2011年6月下旬配合象山縣監管局、經發局等有關部門開展了對石浦、鶴浦、高塘島等地區小型船舶修造企業安全用電單項整治考評驗收中,從檢查的結果看:大多企業配電箱(櫃)接地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由於地理的原因及技術的問題,許多用戶的接地電阻不合格;有些企業的配電箱(櫃)未安裝漏電保護裝置。據監管局人員介紹,2011年上半年,因船體、車間電動機漏電發生了多起觸電受傷事故。

4. 農電體製改革後,政企分開。原有的供電企業的行政職能交給了地方經濟管理部門;而地方職能管理部門缺乏應有的技術指導,用戶終端設備的管理工作在某種意義上形同虛設;再加上大多數用戶因經濟利益的驅使,聘用沒有電工電網作業許可證和安全操作證的電工擔任企業的專職電工;安全生產超負荷,對自己的設備的維修、保養存在聽之任之的態度。一旦故障發生,就尋求供電部門幫助,這不僅給電網建設(包括新農村建設)任務繁重的電力職工增加了壓力,還增加了搶修成本。

二、整改措施

我們本著“以人為本、平等協商、綜合治理、逐步推進”的原則,對重點用戶進行了分批改造。具體的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