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防霾必備手冊(1 / 2)

環境、醫學等權威專家共同指導

身邊提示

作者:瞿晟

受訪專家:

中國環境科學院環境汙染與健康研究室研究員 張金良

環保部環評常聘專家庫成員、

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製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彭應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成斌

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 宋廣生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 顧中一

連日來的大範圍霧霾,讓中國人切實體會到“呼吸之痛”。2013年,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發布了一份報告: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雖然一陣風、一場雨暫時驅散了霧霾,但當它再度來襲,你有信心能保護好自己嗎?為此,《生命時報》發起網絡調查,征集最困擾讀者的十大問題,並向權威專家求證,請他們給出科學指導,為您打造一份“防霾必備手冊”。

1霧和霾都會讓人視線模糊,我們該如何分辨呢?

霧是水汽凝結的產物,主要由水汽組成,是一種自然現象,主要對交通影響較大;霾則由包含PM2.5在內的大量顆粒物飄浮在空氣中形成,對健康危害更大。霧和霾可通過以下4方麵區分:1.能見度範圍。霧的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裏,霾小於10公裏。2.相對濕度。霧的相對濕度大於90%,霾小於80%。3.邊界特征。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晴空萬裏,但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邊界。4.顏色。霧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是黃色、橙灰色。彭應登指出,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會變得越來越密集,汙染物排放基數隨之變大,我們要做好與霧霾天長期做鬥爭的準備。

2霧霾最傷哪些器官?

霧霾對健康的直接危害主要集中在呼吸係統和心血管方麵。呼吸係統與外界環境接觸最頻繁,數百種大氣顆粒物能直接進入並黏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葉中,其中以PM2.5殺傷力最強,它隻有頭發絲的1/28,卻能吸附鉛、錳、鎘、銻、鍶、多環芳烴等多種有害物,深入人體肺泡並沉積,給呼吸係統乃至全身帶來傷害。霧霾還會增加空氣中病菌活性,使其進入人體呼吸係統造成感染。老慢支、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等常見呼吸道疾病也容易急性發作。徐成斌認為,心髒病患者在霧霾天會加重病情。PM2.5附著多種汙染物和病菌進入人體後,容易引起血栓,引發心肌梗死、中風等。另外,霧霾天氣還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報告,首次指出大氣汙染“致癌”,其實說的就是有毒顆粒物PM2.5。

3霾天出行要做好哪些防護措施?

佩戴口罩。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孩子,以及有呼吸係統、心血管疾病的人。

別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易使眼角膜缺氧,而在霧霾天氣裏,因為氣壓低,會使角膜缺氧加重,眼幹眼澀不舒服。空氣中的微小汙染物會刺激眼睛,導致眼部過敏或感染。

帶包濕巾。對皮膚敏感的人來說,大氣中的顆粒物吸附的病菌和有害物質,容易粘在皮膚上,引起過敏症狀。外出時,不妨帶一包濕巾,隨時清潔。

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濕潤。

盡量用鼻子呼吸。研究發現,人體吸入顆粒物不同大小,在體內沉積的部位也各不相同。大於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鼻毛可以阻擋95%。

外出回家,洗臉、漱口、清潔鼻腔。清潔鼻腔可以用幹淨棉簽蘸水,反複清洗。

4口罩真能防PM2.5嗎?

“PM2.5顆粒非常小,穿透性很強,而市麵銷售的口罩材質決定了它們在阻隔微小顆粒物方麵,作用非常有限。”彭應登說,目前市麵上出售的所謂“PM2.5口罩”主要有三類,一是紗布口罩,這種材質過濾效率低,它對PM2.5幾乎沒有阻隔作用。二是活性炭口罩,這種口罩增加了一層活性炭,它是吸附氣體的材料,可以減除一些異味,比如腐敗物質發出的臭味等,但並未明顯增加對顆粒物的防護效果。三是醫用口罩,分為醫用一次性口罩和N95口罩,相比而言,N95口罩的防霾效果更理想,但它也不能將細小顆粒物完全“拒之門外”,這是因為城市空氣汙染源太多,人們佩戴時又不能完全保證口罩與臉部貼合,降低了其實際防護效果。

5什麼情況下必須戴口罩?

張金良指出,PM2.5在空氣中始終存在,少量的PM2.5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大家也不要過於恐慌,可參考氣象部門發布的空氣質量情況選擇什麼時候戴口罩,在出現霾黃色或橙色預警、PM2.5指數較高的情況下外出時,應該選擇N95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