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 荊州的那些事(2 / 2)

南陽郡治宛城的郡府內,一身形俊偉、羽扇綸巾的英俊書生麵帶憂慮道:“主公,依我看你還是答應大公子的請求吧,大公子信上都已經如此哀求了,主公難道就情願見荊州落在蔡瑁那群酒囊飯袋的手裏?”

“軍師,不是我願意看蔡氏一族執掌荊州,可立儲之事,終歸是景升兄長的家事,我一個外人,怎好意思插嘴?”

堂中主位上,坐著一個身穿錦繡衣袍,雙耳垂肩,雙手過膝之人搖手答道。此人唇紅齒白,眉目間總帶著一絲和善,讓人看著忍不住便要心生親近。

沒錯,此二人正是久未登場的劉備、諸葛亮!

如果按照曆史的真實走向,劉備是沒有能力管劉表立儲之事的,曆史上此時的劉備,不過困居區區新野一縣,兵不過數千,錢糧全靠劉表從襄陽接濟。

那時候的劉備人在屋簷下,處處都要仰劉表鼻息,自保尚不可得,哪還有心思去管劉表立儲之事?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諸葛亮的提前出山,劉備的命運從官渡一戰就開始發生了轉變,有諸葛亮從中運作,劉備在宛城一戰獲得良機,一舉在南陽立下根基,前幾年還依靠著諸葛亮和荊州豪族的姻親關係,一度和蔡、蒯、龐、黃這幾大家打下了不錯的關係,並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名正言順的得到了對南陽的控製權。

蔡瑁這些人肯幫劉備,主要是看著諸葛亮的麵子,二來是因為看重他手上那幾萬兵力,希望能拉攏他倒向蔡家,壯大勢力。可劉備哪裏是肯屈居人下之人,對蔡瑁這種靠裙帶關係獲掌兵權的人,劉備打心眼裏看不起。開始有求於蔡瑁還好,等在南陽站穩了腳跟,劉備就漸漸和蔡瑁少了聯係。

蔡瑁雖然痛恨劉備忘恩負義,卻也無可奈何,南陽在諸葛亮這個治政奇才的經營之下,治內政通人和,牢固的如鐵桶一般,儼然成了荊州一股不受蔡瑁左右的不弱勢力!

不受蔡瑁左右,就等於不受劉表左右,劉備當然免不了受劉表的猜忌。前段時間張遼北伐鮮卑,劉備親赴襄陽請劉表趁河北空虛之際攻打許昌,奪占河南之地,卻被劉表故作沉吟之後便拒絕了。劉表收了文遠的好處固然不假,對劉備的猜忌也是不能忽略的原因。

畢竟之前已經出過那麼一回事了,給了劉備的五萬兵馬至今沒有要回來過,南陽現在也成了不受劉表實際管轄的區域,這讓劉表如何能對這個賢弟放心?

劉備何嚐不清楚劉表對自己的猜忌,所以劉琦先後給他寫了三封書信都沒有得到他的回音,他是想先保持中立,悶頭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等劉表死了之後再做計議。

見劉備沒有答應,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主公是擔心劉景升猜忌才不肯趟這趟渾水的吧?其實事情並非像您想的那樣,依我看主公真若是湊這份熱鬧,反倒能讓劉景升放心!”

劉備好奇問道:“軍師此話怎講?”

諸葛亮笑道:“主公您想想看啊,劉景升防著主公,還不是擔心您奪了他的荊州嗎?您若是公開支持大公子劉琦,這會讓劉景升和其他人怎麼想?劉景升當然會以為主公沒有奪荊州的心,這樣景升的心就能安下來了,而主公隻要助劉琦奪位成功,日後主公在荊州豈不是順風順水?”

劉備眼前一亮,道:“軍師一言!令我茅塞頓開!隻是軍師,那我要怎麼做呢?”

諸葛亮低語道:“此次劉景升壽辰就是良機,主公可如此這般……若能把握住時機,日後必定大有可為!”

劉備聽得連連點頭,不知怎的,思緒竟轉到別的方麵去,突然歎息一聲感慨道:“是啊,時間已經不容浪費了呢!隻怕要不了多久,就要麵臨張遼的大軍呢!對了,張遼那邊最近有什麼消息?”

諸葛亮一向自信的眼中也罕見的閃過一絲凝重,道:“張遼那邊最近倒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一直在操練兵馬,準備南征壽春,倒是曹昂那邊出了一件大事。”

劉備驚奇問道:“什麼大事?”

諸葛亮道:“張遼派去見曹昂的使者半道上被人截殺了,是在汝南曹昂的地盤上出的事,這下曹昂就算是有心歸順張遼都沒門了呢,隻怕此刻,曹昂派來結好主公的使者應該已經趕往這裏……”

諸葛亮話音未落,就聽堂外已經有親兵報道:“主公,曹昂帳下司馬朗稱有事求見主公!人已到了館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