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百人屯設屯長一人,副手一人,另有親兵護衛兩人,中旗一麵,金鼓手一人。
其上五百人軍侯、千人軍司馬也各有配備旗手、金鼓手、親兵、傳令兵等,各軍中郎將又各有直屬騎兵五百騎,輔兵也配有木匠、鐵匠、醫匠、火頭軍之類特殊兵種之人。
當然這些人馬中,隻有十一二萬戰兵是真正脫產的職業軍人,負責機動作戰,其餘二十萬人雖然是有輔兵的名號,卻多是守守城,種種地,幾乎很少派到前線作戰,隻是在戰時兼顧一下後勤補給,輔助戰兵作戰的責任。
文遠不在的大半年裏,軍隊的工作並沒有停止,經過一番整編選拔,十一二萬戰兵全部是從當初五十多萬兵馬中選拔出來的彪壯精銳,每個戰兵至少都是五裏挑一。如此一番嚴格選拔下來,再經過近一年的嚴格訓練,以及軍營裏的優渥待遇,如今文遠回來,這支十萬人的戰兵部隊之中每一人都不比去年文遠引以為傲的巨鹿兵、上黨兵遜色。
而那些原有的巨鹿、上黨老兵除了保留一部分送入文遠中軍、以及選拔出一部分充實到擴編的玄纓衛,剩餘人全部打散編入各路冀州、青州、上黨、河內的戰兵或是輔兵軍官隊伍中去,他們就像一粒粒種子,把下曲陽優良的軍隊精神帶到巨鹿,又帶到冀青各地,讓這些種子在文遠治下各州郡的軍隊中落地生根。
檢閱了一番之後,文遠對軍隊的現狀很是滿意,一年的休養生息,不僅養息了民力,而且軍隊的建設也邁上了正軌,想想一年之前,文遠雖然號稱麾下有五十餘萬兵馬,可其中真正能稱得上精銳的不過巨鹿和上黨兩郡的四萬戰兵而已,其餘如河內黑山、青州黃巾之流,純粹是一群烏合之眾,即便是河內、常山、中山的官軍,距離這兩郡的戰兵還差著很遠的距離。
這幾十萬賊兵、官兵浪費糧食可以,真正上了戰場隻能拖文遠的後腿,除此之外頂多就是用來種種地、防守城池而已。
而現如今,文遠雖然精簡了二十餘萬兵馬,但是加上青州、上黨、河內的五萬戰兵,文遠麾下已經有了十萬精銳,這一年時間,文遠就練出了六萬可看比擬巨鹿軍的強兵,軍事實力非但沒有減弱,反倒上漲了很大一截!
此外軍事實力的上漲還體現在裝備上,去年剿滅袁紹時,文遠共繳獲鐵甲數千副,加上自己的身家,已經擁有鐵甲兩萬餘副,此後一年連天加夜的打造,還有河內黑山和青州黃巾的家底,文遠部隊中擁有鐵甲四萬餘副,四萬餘副鎧甲是什麼概念,隻怕當今天下間其餘諸侯的鐵甲加在一起,也未必能與文遠擁有鐵甲的數量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