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曠呂翔頗有些局促的拜見文遠,身為降將,二呂可是早就領教過巨鹿軍的厲害,麵對文遠,二呂格外拘謹。
文遠笑著將二人扶起道:“二位將軍快快請起,二位將軍大名,某早有耳聞。有二位將軍加盟,我軍必如虎添翼,不知二位在我軍中可還習慣嗎?”
“習慣,習慣!多謝主公關心。”二人惶恐拜道,見文遠如此親切,緊張的心終於稍稍鬆弛下去。
除了呂曠呂翔以外,一同前來迎接文遠的還有另外十餘個原黑山首領,其中眭固、於毒、白繞、張白騎、李大目、陶升六人被拜為校尉。分別受太史慈、顏良、麴義三人節製、
漢末實行二五軍製,五人為一伍,二伍為一什,五什為一隊,二隊為一屯,這是漢軍的基本編製,其上是曲500人,部1000人,營5000人,軍10000人。
其中現在冀州有五萬戰兵,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每一軍為一萬人,其中中軍由文遠親自統禦,隻是平時交由趙雲一同整訓。具體配備如下:
中軍大將鎮北將軍——張遼,副將呂蒙、魏延、陳武。
前軍大將統軍中郎將——趙雲。副將呂曠、呂翔。
左軍大將掌軍中郎將——太史慈。副將、眭固、陶升。
右軍大將鎮軍中郎將——顏良。副將白繞、張白騎。
後軍大將典軍中郎將——麴義,副將於毒、李大目。
除此五萬混編正兵之外,冀州還有兩支單一兵種的部隊。
驍騎營驍騎都尉——徐晃。領麾下騎兵五千人。
玄纓衛帳前校尉——周倉。領麾下親衛兩千人。
之後,就是冀州十二萬輔兵,這些輔兵有各縣的副軍都尉訓練,平時由各郡太守管理,戰時則臨時從各地征調,統一歸副軍中郎將郝昭、副軍校尉楊義指揮。
此外青州兵馬有都督張頜統率,共有三萬戰兵,五萬輔兵負責防守屯墾,加上上黨和河內的幾萬戰輔兵馬,文遠麾下一共有三十一二萬餘人。
文遠雖是現代人,但是卻沒有推翻漢代軍隊的舊製,而是在此基礎上稍作調整,令部隊在戰時指揮的能更有效率。
伍長什長,是一支軍中最小的作戰單位,因此不另設軍官,而是從戰兵之中有一定號召力的人選任,如一什之長,需知麾下兄弟誰窮誰富,誰強誰弱,誰在誰走,一呼之下,手下袍澤一名不遺,一見之間,所有人的名字都認識,與手下兄弟同進同退,如此方可勝任。
一伍五人,二人為槍手,主強攻,一名刀盾,主防禦,另有兩名長弓手,可策應攻敵。伍中帶小旗一麵,鐵鍁或鐵一把,帳篷一頂,哨箭十枝,鬆油生火之物若幹,其餘各根據情況細加調整,每伍皆是如此,共同構成一支軍隊中最基本的單位。
到了隊率這一戟,因為一隊軍士五十人,已經算是一場小規模戰鬥最常見的集體,所以從隊率起,軍官開始單獨列出來專門負責指揮。一隊士兵設隊率一人,隊副一人,除每伍應有之物外,另配有中旗一麵,方便軍令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