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大哥私下裏還是有很多話說的,道:“大哥可是擔憂三弟受張遼蠱惑?某覺著大哥有些多慮了,席上我觀那張遼雖然身居高位,卻很重情義,絲毫不因飛黃騰達而小視我等,對三弟之言雖有唐突不妥之處,想來確實無心之言,畢竟他才二十多歲,年紀輕輕。”
劉備其實也是如此想的,不過他心懷大誌,才對此事看的極重,文遠的話雖然無心,在他聽來卻刺耳的很,才會讓他如此掩蓋不住心情。
不過劉備是何等英雄,英雄就是錯了也是不能認得,否則豈非有損形象?更何況看到二弟也替文遠說公道話,更令劉備心中鬱鬱,低頭思索著如何回答。
劉備思忖一陣歎道:“雲長錯怪大哥了,某豈是那種小肚雞腸之人,正如你所言,張遼不以我等官卑厚待我等,此人胸襟氣度確實令人佩服,你也說了,他如今不過二十多歲,就已經身居一州高位,麾下謀臣良將極多,兵馬十餘萬眾,某隻是想到你我兄弟三人自黃巾之亂起兵,至今已是第九個年頭,現在手上兵不過數千,將不過你與三弟,文不成、武不就,與張遼相比差距何啻千裏!所以才心存傷感罷了。”
關羽恍然大悟,眼神堅毅跪地請罪道:“是弟錯怪大哥了,大哥誌存高遠,弟佩服的五體投地,此生願在兄長鞍前馬後任憑驅策,刀山血海,弟絕不皺一下眉頭!”
劉備心中一寬,肅容將關羽扶起道:“你我兄弟三人同心,何愁大業不成?”不知怎滴,文遠這時又莫名其妙的想到了張遼,一想起他,劉備的內心禁不住一陣抽動。
張遼……此人乃是我劉備日後的勁敵啊……
是夜,沮授命人連夜在館陶大營外築壇三層,次日,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齊備,而後大軍列陣,鼓角齊鳴,請文遠登壇。
文遠身披新打造的爛銀獸麵連環甲,頭戴亮銀盔,身披大紅披風,整個人顯得風姿英挺,在萬人矚目的情況下昂首闊步登上祭壇,站在祭台正中。
台下,十三路路諸侯各依順位而立,旌旗林立,十餘萬將士人喊馬嘶,好不沸騰,
且說說有哪十三路群雄。
第一路,前將軍、冀州刺史、易陽亭侯張遼。
第二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三路,安東將軍,徐州牧陶謙。
第四路,奮武將軍,北平太守,薊候公孫瓚。
第五路,領青州刺史田楷。
/第六路,平原相劉備。
第七路,北海相孔融。
第八路,青州都督徐和。
第九路,領巨鹿太守、巨鹿校尉張頜。
第十路,上黨太守,上黨校尉郝昭。
第十一路,常山相孫瑾。
第十二路,中山相竇能。
第十三路,趙郡太守李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