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向來是著名的繁華城市,華夏軍從蘇州官庫和官員家中搜羅出上千萬兩以上的錢財和物資,然後急忙用船舶等運輸回自己的根據地。
李仙用兵最忌諱分兵,雖然蘇州本身很有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但覺得派兵駐守隻會分薄華夏軍本來就不多的兵力,便隻奪取蘇州的大量錢財物資,就立即退兵,絲毫沒有在蘇州浪費兵力駐紮的意圖。
反正這一戰之後,清軍就算重新占領蘇州,也要花大精力重新恢複在蘇州的統治,上海作為對兩江作戰的前線和緩衝地帶,肯定是要穩固得多了。
這一戰中繳獲的錢財,按照出兵的比例,混元宗拿到四百萬左右,三元觀也拿到四百萬,其餘四家平分兩百萬兩左右,其餘作為共同基金。
事後,為了表彰天地會分支機構小刀會在上海的表現,大家一致同意給天地會多分一百萬兩銀子的財物,以作鼓勵,倒讓陳錦華和秦日綱發了一筆小財。
杭州的繳獲基本由混元宗壟斷,這還是三元觀等門派北伐以來獲得的第一筆可觀的收入,隻此一戰就相當於之前在根據地一年的經營收入,大大緩解了它們的資金壓力,之後進行扶桑貿易的時候,也能拿出更多資源。
王九玄和楊天明等食髓知味,便提議繼續攻打常州或南京,就算不去長期占領這兩個地方,獲得城中的大量錢財也是好事情,能讓幾個門派少奮鬥好幾年。
李仙認真考慮了一下,覺得南京城牆堅固,不易攻打,而且華夏軍最近獲得的地盤太多,都需要花大精力鞏固和消化,因此否決了這個提議。
“反正這兩個城市也不會自己長了腳跑掉,我們將它們放在那裏,等到缺錢了再去攻占,比現在花費過多代價去進攻要合算多了。”李仙如此說服過於激進的將領們。
王九玄等人其實並沒有完全被說服,隻是知道李仙在大戰略上向來謹慎,特別是在九連山與異人殿打過一仗後更注重穩打穩紮,步步推進,不太可能冒險進攻這兩個大城,最後隻能怏怏不樂地同意。
當然,這時候海軍要抽調出來到扶桑,開展對扶桑的貿易,真要攻打長江流域的城市,水上力量會大幅減少,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華夏軍穩紮穩打的時候,廣西魔教兵馬在東法王楊秀清的率領下奇兵迭出,從廣西一路北上,高奏凱歌,也流竄到長江流域,占領湖南和江西的很多城鎮。
一時間,清廷統治區內風聲鶴唳,皇帝到大臣都憂心忡忡,覺得東西兩邊的叛軍彙合一處的時候,就是長江以南廣闊的地區全部落入賊手的時候。
而事實的發展也跟他們預料得差不多。
李仙向來用兵謹慎,在占領浙江北部的三個州府後,又額外得到上海縣所屬的鬆江府,然後覺得占領的地盤已經足夠大了,再繼續往外擴展根據地,除了弄出更大聲勢以外,既不能獲取更多資源,也沒有實際上的戰略價值,便開始龜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