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有關中國關稅製度的改革方案”這本冊子,華夏軍將要對清廷在上海和其他租界的關稅政策進行大刀闊斧地修改,核心就是進出口關稅的稅率從如今的百分之五左右,直接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中有些商品的稅率甚至高達百分之三十。
當然,華夏軍的關稅方案也不是一味索取,也提出加強碼頭的基礎建設,方便船舶裝卸貨物,以及簡化過關流程等內容,還對英國和其他國家進口的“鋼鐵、機器、書籍、硝石、硫磺”等重要物資采用極低的稅率。
不過,總的而言,這個關稅改革方案就是要錢錢錢,對進出口貿易加以重稅,至於鴉片則提都沒提,自然是將鴉片從正常貿易貨物中直接踢出去了。
看完這個內容,幾個人的臉色都變得很不好看,這些稅不見得直接附加在外國商人身上,但總歸會增加貿易成本,雖然外國商人還有很大的利潤,但總沒有之前在上海為所欲為來得好。
“這人是窮瘋了。”美國領事吳利國憤憤不平地說道,心裏卻明白,不管是美國還是英法的商人,最後還是會接受這樣的方案的。
就如茶葉貿易,英國女王對從中國輸入到英國的茶葉賦以百分之九十的高額關稅,但到中國買茶的船隻,還不是每年都以極快的速度增加,大家都瘋了似地貿易茶葉呢。
隻能說,中國這邊的關稅提高了,英國那邊的關稅就相對降低一些,互相對衝就是了。
“當前生絲和絲綢行業情況分析”是有關中國生絲行業的分析。
在鴉片戰爭前,茶葉是中國貿易額最大的貨物,甚至到廣州的外國商人購買的貨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茶葉,別的貨物幾乎很少經營。
當時的茶葉價格在每擔三十銀元左右,每年出售三十萬擔,茶葉總貿易額在九百萬到一千萬銀元左右。
而自從上海開埠以後,另一項更賺錢也更有利可圖的商品出現了,那就是生絲。
在鴉片戰爭前,中國出口生絲主要通過廣州,其價格按照質量和產地浮動很大。
舉例來講,標準的湖州絲在湖州的價格是每包二百銀元左右,運到廣州後的出口價格是每包三百八十元左右。
那麼,歐洲的生絲價格又是如何呢?法國商人購買西班牙生絲的價格大約是每包四百二十兩銀子,也就是六百三十銀元左右。
考慮到從中國運輸貨物到歐洲,海上貨運成本是每噸三十銀元左右,也就是說一包生絲到歐洲的運輸成本隻有一塊五左右,考慮到生絲昂貴的價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遠沒有茶葉那樣顯著。
在上海開埠以後,歐洲的生絲價格幾乎保持不動,而外國商人從廣州到上海,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成本,可以直接在湖州等原產地購買優質生絲,也就是能以接近原產地成本價的價格直接在離湖州很近的上海收購到生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