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領事們的跟腳(求訂閱)(1 / 2)

早在1844年的時候,美國駐華公使顧盛就派遣廣州麥克維克洋行的老板費新登擔任上海領事,但是費新登當時生意繁忙,應酬繁多,就遲遲未去上任,使得美國在上海一直沒有領事。

後來,美國在上海的一家公司旗昌洋行的高級經理叫吳利國的,就給顧盛寫信,建議顧盛讓他擔任上海領事,以便“照顧他自己的生意和保衛美國的利益”。

不久,吳利國就接到顧盛的任命,成為美國在上海的代理領事。

值得一提的是,旗昌洋行是最早在中國經營生絲的洋行之一,早先是由七名美國人共同創立,後來還拉進一位中國商人做股東。

這位商人叫吳健彰,通過旗昌洋行賺了大錢,然後花四十二萬兩銀子捐了一個道台的虛銜,然後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在數年後竟由虛銜轉為實職,成為真正的上海道台,在上海灘還有整個中國近代曆史,都留下了不得不重視的足跡。

當然,現在還是1846年,李仙曆史上的很多事情並沒有發生,但是結合李仙在上海獲得的情報,就不難對這四位領事有比較準確的判斷。

那就是,這四位要麼被本國的上層所孤立,要麼就是從一開始就沒接近上層的業餘外交人員,在政界和軍界的影響力幾乎為零,甚至在商界的影響力也很值得懷疑。

所以,這樣四名外交人員拜訪李仙,李仙的態度就可想而知。

璞鼎查風度翩翩地祝賀李仙占領杭州,並對中國革命勢力的不斷勝利表達出一片讚美之言,李仙也客氣地接受了。

然後,璞鼎查就開始提出各種要求,如希望允許外國人進入杭州貿易,放開對鴉片貿易的限製,降低關稅,放鬆對部分商品的管製等,要求得非常細致,而且也比較貼合實際。

關於外國人進入杭州貿易,李仙大手一揮答應了,表示隻要是在華夏軍治理的地方,對外國人的走動不會加以限製,允許自由旅行。

但是,考慮到華夏軍還在跟清廷打仗,李仙表示恐怕無法分出太多人力專門保護外國人的安全,也就是說外國人的安全得他們自己負責。

至於外國人在杭州或其他地區購買土地和置辦產業,李仙表示會在近期出台外國人經商管理方法,進行管理,總的來說至少不會像清朝那樣完全禁止外國人購買土地,害得大家隻能去租賃土地,最後弄出一堆租界出來。

總的來講,華夏軍對外國人的限製不是很嚴格,與清廷相比算是寬鬆多了。

以清廷而言,在鴉片戰爭前隻允許外國人在廣州的指定區域居住,決不允許到指定區域以外的地方去,就是在鴉片戰爭後被打得很慘,依然在上海土地章程中規定,外國人可以離開租界走動,但不得到達一天之內不能往返的地區以外。

而且,清廷是根本上不允許外國人購買土地和房子的,隻允許租賃土地,這也是租界的由來,外國人在租界其實隻能獲得二十五年到三十年的租地權限,而不能永久購買。

如此看來,華夏軍對外國人就開放得多了,而且對其經商也沒有多少限製,甚至還有鼓勵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