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三不原則(2 / 2)

第三組數據是這三百一十三家企業給鈞都市的財政以及國家財政方麵做出的具體貢獻,這兩組數字,相當於現在鈞都市每年全部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這一串串數字,讓與會的每一個常委都觸目驚心,透過這些數目字,常委們有了一個共通的認識,如果僅僅是因為三十九戶家庭拆遷的問題導致了西城工業園區不能順利地實現三通,進而導致了企業不能正常的開展生產和經營,不僅僅是對企業的犯罪,同時也是對鈞都市一百三十萬人民的犯罪,是對國家的犯罪。

李鬆林坐不住了,他必須從另外的側麵給劉岩以迎頭痛擊:

“劉副市長,即便是像你說的那樣,三通問題的解決是迫在眉睫的,但你也不能獨斷專行吧?有關問題應該怎麼解決,你總得請示一下市委吧?總得跟市政府的有關同誌商量一下吧?總得跟西城工業園區管委會打個招呼吧?最關鍵的是,這些土地的使用,必須得首先經過國土資源部門的審批,沒有經過審批,土地的使用就是違法的。”

劉岩笑了笑,說:“那好,現在我就逐一回答李市長提出的質疑。首先,我來談談與市政府有關領導在這件事情上的溝通問題,李市長肯定還記得吧,關於三通的問題,我申請市政府專門召開了一次市長辦公會議,當時李市長的態度是,市財政拿不出這筆錢,來支持三通的項目落實事宜,但李市長承諾過,可以給西城工業園區以特殊政策,讓西城工業園區自行解決,同時,李市長還提出了三不原則,不介入,不參與,不幹預。李市長,有這回事吧?”

這些,都是李鬆林在市長辦公會上的公開態度,他自然沒有辦法抵賴。

劉岩繼續說:“說實話,當時,我雖然從市長辦公會上得到了特殊政策,但究竟如何利用這個特殊政策,把三通的項目落實到實處,我仍然是一籌莫展,畢竟,三通項目的落實,需要注入大量的資金,我大概算了一下,估計在一億三千萬以上,現在西城工業園區還不具備造血功能,怎麼才能把西城工業園區的潛在優勢轉化為項目資金呢?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一次夜間在園區附近巡查時,饑腸轆轆而又到處找不到飯店的經曆給了我很大啟發,到現在為止,入駐西城工業園區的企業,已經超過了五百家,每一家按招聘員工三百人計算,合計在一起,就是十五萬人的龐大隊伍,加上後續的服務行業,在西城工業園區長期定居的人員,至少在二十萬人以上,這些人的基本生活消費,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於是,我便有了把園區的圍牆推倒,建設鋪麵房的想法。”

“至於為什麼對拆遷戶采取了以地換地的辦法,我是這樣考慮的,康西村的那三十九家拆遷戶,可能是因為受到了其它對方的影響,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等靠思想,在拆遷補助領取之後的生活規劃上,好多人的想法也是非常不健康的,有的人想拿著這些錢買一輛豪車到處顯擺,有的人想拿著這筆錢去賭博,有的人甚至想拿著這筆錢去倒騰老婆。這樣的想法,很有可能會讓他們拿到拆遷款不久就被揮霍一空,甚至有可能會墮落到無家可歸的境地。所以,我就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他們置換成鋪麵房用地,就可以吸引他們投入到商業經營當中,這樣的話,就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了。”

李亞洲接著說道:“劉岩市長有了這些想法之後,第一時間跟我進行了溝通,說實話,劉岩市長的計劃,對我的觸動很大,我們當初規劃工業園區的時候,隻是一味地側重了工業設施的建設,卻完全忽略了園區工作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幸虧劉岩市長及時地提出了這個方案,才使我們有效地填補了西城工業園區商業經營方麵的空白,同時我覺得,關於西城工業園區商業網的建設,必須盡快地納入議事日程當中,力爭趕上企業的建設進度,盡可能的在員工入駐園區之前,完成所有的商業配套服務。因為時間比較緊迫,我和劉岩市長商量後決定,相關的審批手續,我們可以一邊建設一邊完善,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溝通之後,他們也同意這樣的辦法。”

劉岩和李亞洲的發言,基本上解答了李鬆林的全部質疑,可李鬆林呢,仍然是一副不依不饒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