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2008年就看到社會化營銷管理軟件機會的他,比如等到2010年底新浪微博平台對第三方企業開放才創立時趣——這讓他的軟件有了社會化數據的來源;而第二次等待卻是社會化媒體營銷的理性回歸。
在張銳看來,中國社會化營銷發展經曆了三個階段,即大號轉發階段、以創意驅動的內容營銷階段和係統化和數據管理階段。從單純追求轉發和數字遊戲,到開始回歸內容和創意,再到進一步從係統管理和數據管理的角度來看社會化營銷,這是社會化時代對所有的營銷從業者的一個教育和洗禮的過程。這個過程也符合人們接受一種新的管理觀念時所必經的“強調短期利益——回歸變化前本質——再理性升華到價值創造”這樣一個三段論。
畢竟花大錢買大號轉發手法太粗放,而杜蕾絲鞋套的創意病毒很難複製。他相信,伴隨社會化營銷的成熟與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品牌將進入到數據管理階段。而這就是時趣走向高調的機會。
時趣軟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搜集、分析與管理企業的社會化數據,主要包括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zone、微信等社會化平台對外開放的數據,和企業自有的社會化數據,比如CRM數據和以前營銷留下來的數據等。比如海飛絲,每天都有大量的數據在社會化媒體平台上產生,每天有很多粉絲溝通和互動的數據以及品牌團隊關心的其他相關數據。比如關注頭皮健康的社交人群,他們有什麼樣的煩惱,有什麼樣行為數據等。時趣軟件通過將這些數據搜集回來,並由人工參與,為品牌服務。如果出現負麵信息,還會及時提醒品牌進行人工幹預,滅“火”於未然。
另外一個就是提供決策功能。通過軟件後台數據處理、分析,將“吸收”進去的數據進行加工,向客戶輸入數據報告,以供決策參考。
目前,時趣的業務架構業已成熟,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即大品牌客戶事業部,主要針對社會化營銷及相關預算比較大的規模企業,包括軟件開發和銷售、品牌管理、市場和客服等子部門;中小型企業事業部,主要專門針對中小型企業開發其所需要的社會化媒體管理工具和產品;另外一個就是社會化數據事業部,由20多人探索數據工具的研究型團隊組成。除了銷售社會化營銷管理軟件之外,主要通過“軟件產品+服務”的模式給到品牌,提升品牌社會化營銷的ROI。
為了“伺候”好大品牌客戶,滿足其整合數據管理的需求,時趣的主打產品“眾趣”軟件日益得到完善,功能模塊越來越豐富,囊括了內容和運營、社交聆聽、社會化關係數據管理、APP以及廣告管理等模塊。
布局未來
如果將創業比喻成一場牌局,時趣接下來怎樣打牌?
今年初,張銳對時趣品牌進行重新梳理,淡化北京時趣科技(互動)有限公司名稱,主打時趣Social Touch品牌。與此同時,時趣還將業務戰線拉伸至中小型企業市場,推出“品趣”軟件。與眾趣主要服務於快消、金融、IT行業大品牌客戶模式不同,品趣專注於為基於O2O的生活消費類商家比如餐館、婚紗攝影、幼兒園等提供社會化數據管理服務。
另值得一提的是,張銳還與Salesforce公司建立密切聯係。該公司因在去年6月以6.89億美元收購社交營銷公司Buddy Media,以及“Radian 6”社交媒體聆聽平台產品而成為在全球社交聆聽和營銷領域排名第一的廠商。
而Salesforce董事長兼CEO馬克·本尼奧夫(Marc Benioff)對在線營銷軟件十分看好,在收購Buddy Media聲明中預言“未來五年中CMO(首席營銷官)的技術開支將超過CIO(首席信息官)”。就中國市場而言,張銳也表達了類似樂觀的看法。
他認為,未來一到兩年內,中國企業在社會化媒體領域的係統化管理、精準營銷以及社會化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方麵的需求,將會出現爆炸性的增長。處身中國社會化媒體管理軟件市場上的絕對領先地位的時趣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下一步,時趣將利用C輪融資繼續招募優秀數據分析類人才,加大在產品創新、技術研發方麵的投入,並將在SaaS(軟件即服務)基礎上,推出麵向開發者夥伴的技術服務平台,與行業內各種類型的合作夥伴,包括軟件公司、公關廣告公司以及渠道銷售公司等建立合作關係,幫助企業提高社會化媒體管理水平和投資回報率。
回顧這7年來的創業經曆,張銳最大的感悟就是“堅定一個方向,持續做下去”。因為看好社會化媒體發展趨勢,雖然走得跌跌撞撞,但是收獲良多。現在時趣正在迅速發展,變數與挑戰仍然存在,堅持與專注最為重要。
對這位北大係創業人而言,陳可辛導演的一句話——“夢想不是為了達到夢想,夢想是你隻要堅持就覺得幸福的東西”,或許是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