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商小時代
無數據不互聯
作者:郭娟
張小瑋不太願意把買賣寶定性為移動電商,這位CEO自己的理解是:“買賣寶更像零售商”,2013年,移動電商平台買賣寶的年銷售計劃在15億元,這個數字在2012年完成了10億元。
2013年,針對C端的移動電商遭到前所未有的競爭,那就是淘寶移動、京東移動、當當移動等的反撲,與一兩年前業界的一個看法“電商會成為傳統企業的標配”類似,今天,移動電商也在成為這些PC端電商霸主的“標配”。
買賣寶之所以能在這樣的競爭中凸顯,一是得益於進入這個領域比較早,二是買賣寶看清了電商的本質是零售這個事實,三是它對於產業工人、農民工以及三四五線城市人群移動端消費需求的了解,張小瑋“用招待所的玩法”來應對那些針對有購買力的高富帥們的電商。
而更多的“買賣寶們”並沒有做得太好,張小瑋反問:“499元買iPhone可能嗎?”中國是一個大市場,品牌層次很豐富,買賣寶的經驗是尋找那些得到三四線城市人群認同的品牌合作,它們的質量也還差不多。其實,三四線城市移動端的消費行為多種多樣。
10月份,一位叫一枚小舟的移動互聯網研究者調研發現,現在,三星、華為手機在農民工群體中的擁有者很多,他們的理由是:“之前一直在老家用山寨高仿機,出來再用,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口袋購物的CEO王珂也就此做過研究,他發現,在三四線城市,許多人的第一次網購竟是從手機開始,而且很多是以唯品會為入口。
這些需求算不算是移動電商的新機會呢?億邦動力CEO鄭敏認為:“移動端既可以購物也可以購服務,購服務才是未來移動電商的主戰場。”事實上,今年許多移動電商的失敗案例是基於C端的,也即是購物,但如果從服務的角度來看,B端存在著很多機會。
B端突圍
對許多“空中飛人”來說,航班晚點是常事。但當你去問工作人員時,經常聽到的是一些不確定的告知。一次,飛常準的CEO鄭洪峰在從北京飛往合肥的航班上被關了三個小時,當時,北京和合肥的天氣都很好,機組人員用了個頗專業的詞“流控”來解釋,“被關”太久的乘客終於忍無可忍,有些甚至罵罵咧咧。
事後,鄭洪峰了解到,飛機一直不起飛是因為天津保定一帶有雷雨,但機組隻知道一個應對結果是“流控”,而對原因根本一無所知,誤解從這裏產生。透過這件事,鄭洪峰發現各大機場和航空公司之間的信息不暢通,造成起降信息不透明,正是看到這個問題,鄭洪峰放棄了之前一直在做的創業項目,調轉“航向”,開發了“飛常準”,隨後,飛常準因對航班起降信息的準確預報而聲名鵲起。
“起降信息的水很深,對人脈、數據來源、算法都有要求,在民航係統沒有資源的人很難做。”鄭洪峰有12年民航係統的工作經曆,對於民航係統很了解,也積累了一定的資源,這款軟件的最早一批用戶正是民航內部人員,後來一些機票代理機構也開始使用,因為在銷售機票時,機票代理商常常要回答顧客的航班起降信息,他們發現這款軟件非常符合需求。
“要準確地預報航班起降,精確的數據源是基礎”。鄭洪峰說道。飛常準起先跟航空公司談判,讓對方知道航班的動態信息屬於公知信息,應該讓大家知道,又向機場要來了飛機流量控製信息,氣象信息等。除了這些官方信息,鄭洪峰還開拓了各航班上的機組、空乘人員以及機場工作人員的信息通路,這些信息有些是公開的,有些則需要花錢購買。
通過各種途徑拿到的航班起降信息,成為飛常準的核心資源,而拿到信息後,對某趟航班起降進行精確計算,並形象化地表現出來,成了飛常準的核心競爭力。
以某趟航班的起降為例,飛常準需要知道該次航班是否已經到達起飛機場。如果沒有到達,是因為上一趟飛行延誤了,還是飛機出了故障正在維修,或者已經換了另一架飛機?普通乘客很難得到這些信息,飛常準通過自身的信息網絡獲得。
如果該次航班的飛機已經抵達起飛機場,那麼需要考慮起飛機場和目的地機場的天氣狀況,天氣狀況包括起飛時的天氣情況和預計降落時刻的天氣狀況。兩者中有一樣出現異常,都可能影響飛機準點起飛。
正是因為占盡資源優勢和積累了算法經驗,讓飛常準對於航班信息的預報接近準確,現在,飛常準麵對公眾為免費模式,卻一直有“比較好的盈利狀態”,鄭洪峰總結為:“B+C的模式讓飛常準的盈利更為穩健。”
在C端,主要發揮APP的媒體屬性,由企業投放廣告來為消費者的免費買單。而在B端,向相關的航班服務機構售賣核心數據成為飛常準的一個重要的盈利來源,攜程、航班管家、航旅數據等都是飛常準的用戶,今年早些時候,還傳出攜程收購飛常準的消息,鄭洪峰總結:“飛常準的成功不是單純的依靠數據,我們軟件內的數據是專業和個性化的,這些都不是可以被簡單‘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