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移動電商小時代(2 / 2)

攜程對於移動端的布局,讓它們想到收購飛常準來整合核心競爭力,在鄭洪峰那裏,攜程依然是他們的客戶。飛常準的另一個客戶“航班管家”利用航班起降的數據來做APP端的機票代理,目前有4000萬用戶,它的整個交易流程非常簡潔,付費環節隻需綁定信用卡便可完成,如今,航班管家完成了兩輪總共2000萬美元的融資。手機遊戲捕魚達人的創始人陳昊芝這樣評價飛常準:比照航班管家,飛常準的估值應當在5000萬美元左右。

被誤解的APP導購?

整個十月,口袋購物的CEO王珂都比較低調,淘寶對於導購政策的頻繁調整,讓這位做APP導購的CEO顯得有些不想應對,他甚至刪除了記者發過去的關於“淘寶對導購政策調整”的相關問題,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王珂對於口袋購物的最新定義為:非常好用的手機購物軟件。

之所以隻專注於移動購物,王珂認為:“相對於淘寶上1億多用戶,未來有7億 9億的人在手機端購物,我們不想去搶巨頭已有的用戶,重要的是大量新用戶還沒有在手機上買過東西,這就是創業公司的機會。”

王珂創業的2011年,電商很熱,但是他發現,作為一名普通用戶,在網上找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不是越來越容易,反而越來越困難,與此同時,商家的流量成本也在水漲船高。王珂覺得,互聯網最適合做大量供給和大量需求的高效匹配,借助搜索引擎的方式,把用戶的海量需求和互聯網上的海量內容,通過算法自動匹配,這樣,用戶找到了商品、網站獲得了流量,這是很自然的模式。

但事實上是,淘寶如果是一個巨型商場,有10億商品,用戶隻能看到前5%的商品,直通車隻能在櫃台看到前麵5%的地方。前麵這5%的賣家不賺錢,因為流量費用太貴。後麵95%的賣家也不賺錢,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流量,結果是大小賣家都不賺錢。

“為什麼電商發展得欣欣向榮,每年成交都不斷創新高,用戶、商家和產品數都不斷提高,但三者匹配的效率直觀看來卻並不高,這是一個大家都能感覺到的問題,我們希望能夠去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做了口袋購物。”王珂說道。

據說,當初雷軍看過11個做導購的團隊,最後選的是王珂。2011年口袋購物剛開始運作時,雷軍想推薦幾個小米的人給王珂,他不要,王珂要找百度的牛人,剛從廈門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就天天在百度門口想辦法聊天挖人,從五月談到七八月份,終於把一個百度擅長算法的高管搞定。

創辦口袋購物之初,王珂同時在PC上開通了購物,但PC端隻是一種參照,目的是為了更深入地研究移動端的購物習慣,很快,用戶的一個行為引起了口袋購物的關注,那就是同一款商品,用戶在手機上的收藏頻次是PC端的49倍!王珂發現,相對於電腦大屏幕,手機小屏幕一頁瀏覽的商品信息不多,用戶在發現基本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時,先點擊收藏,便於回過頭來比較。

這給王珂一個啟示,就是如何將用戶收藏夾裏的商品轉化為購買。“用戶在20件襯衫裏為什麼點了其中一件,而不是其他19件?用戶的點擊、收藏和購買,都可以用來判斷他們對某件商品的喜好。”王珂說道。

用戶持續的行為也有規律可循,比如現在口袋購物通過看一個人的收藏夾,可以很容易判斷這個人的偏好,對款式、風格、顏色、價格區間等的選擇。王珂說:“我們相信如果你努力挑選一個人可能喜歡的東西給他看,轉化率一定會比任意隨機的東西高很多。”這就形成了口袋購物針對用戶的個性化推薦模式,現在,假如同時有兩個口袋購物的用戶,他們打開APP,頁麵截然不同,因為這兩個人上網行為會不一樣,口袋購物的推送商品也不同。

那麼假如有多個人同時收藏某款商品,這又說明什麼呢?口袋購物曾經就此組織過一次“反向團購”,在發現某件衣服被1000人收藏,但還沒有購買之時,王珂向淘寶賣家組織了一次團購,然後再將這次七折包郵的團購信息推薦給這1000個人,結果賣出300多件衣服。王珂總結說:“普通的電商轉換率在1% 2%,這次團購的轉換率達到30%。”

2013年上半年,口袋購物獲得成為基金和經緯中國1200萬美元的A輪投資,王珂總結,口袋購物有兩點核心競爭力:“一是從一開始就是一家純移動的公司,‘口袋購物’就是手機購物的意思,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為PC的使用行為而做妥協,可以更好地挖掘移動端的優勢;二是我們從第一天起就通過推薦來做導購,公司從沒調整過方向,我們沿著這條路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教訓,這也是我們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