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市場轉型下搞好國有企業製度建設
1、政企分開、政資分開
國有企業的改革要以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建立開放性的競爭環境,把放開公共資源配置的能力交給市場,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市場經營。政府在掌控經濟方麵要堅定決心,減少直接控製,增加對企業的有效服務。打破行業壟斷,明確國有財產主體地位,明晰國有財產權責。對於國有獨資或一股獨大的國有企業,要加強加深改革,盡量采取多元化的投資手段和投資形式,把法治觀念引入到市場經濟中去,規範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把國有企業投入市場化運行狀態。國有企業要采取措施形成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製約機製。
2、反腐倡廉,陽光經營
在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工作中,要從製度建設做起。首先製定一係列的決策製度,通過召開會議,以民主的形式集體研究重要項目和人事任免等事項。盡量保證企業運營的公開透明化;其次,製定完善的人事製度,嚴格按照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人事任免,對重要問題采取投票製來做決定;建立市場化的選聘製度,用公開招聘來吸引人才,國有企業尤其要注重從民營企業中合理吸收優秀的管理人才;建立資金管理製度,從采購環節、銷售環節各方麵著手形成製約,防止權力個人化、集中化。增強國企員工的法律意識,企業依法辦事。
3、發揮紀檢監察機構和黨委的責任
國企各部門也要形成監督合力,對國有企業的工作作風定期檢查,落實黨風廉政責任製,嚴格按照標準考核,追究責任。各級領導要負起責任,抓好各部門工作,探索新形勢下的管理模式,樹立大局意識,落實反腐倡廉工作。充分發揮國企內部董事會、監事會、職代會等的作用,聯合監督,增強國企管理工作的時效性和係統性。
歸根結底,市場轉型下的國企改革主要還是要從政府改革開始,政府首先要從職能上轉變,政府如果不轉變職能,國企改革就無法真正深入落實。國企改革是以功能為導向,隻有政府先改革,國企與政府形成聯動,才能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夯實基礎。國有企業始終應該是國家的重要行業領域,國企的改革方向從內容上要重點發展戰略性產業,並且傾向於公共服務領域,從形式上要走出混合所有製之路。政府工作重心向社會事業轉移必然帶來國有企業的改革偏向社會領域。
【參考文獻】
[1] 宋磊:企業創新:大國崛起的微觀基礎[J].文化縱橫,2012(4).
[2] 崔之元:重慶“十大民生工程”的政治經濟學[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0(5).
[3] 錢津:論國有企業生產方式的先進性[J].創新,2010(3).
[4] 姚先國、方浩:勞動力產權:分析角度、現狀與趨勢——勞動力產權問題研究述評[J].江蘇社會科學. 2010(2).
[5] 洪觀、李榮融:國企未來要實現“三力”[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0(4).
(責任編輯:李瑩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