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轉型下的國有企業改革研究
公司研究
作者:鄭煒
【摘要】 市場的轉型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要強調市場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這樣國有企業就要剝離特殊性,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後,國有企業應該把握時機,在形式上深化改革,同時也要進行體製改革。市場轉型下搞好國有企業製度建設,使公有製經濟的優越性得到充分發揮。
【關鍵詞】 國有企業 改革 研究
《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的改革思路,對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決定》為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指明了從形式到體製的方向。市場從起基礎性作用轉型為起決定性作用,說明了市場將逐漸告別壟斷,趨向公平公正和效率優先。市場的轉型對國有企業改革意義深遠。
一、市場的轉型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三十年來,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體製改革,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國有企業經曆了三個階段的轉變,逐漸由職能部門轉變為市場主體。首先是擴大經營自主權,國有企業由職能部門改革為具有自主權的利益單位。其次是企業結構調整,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第三是建立國有資產管理體製。如今,中國的國有企業經曆了發展變革,已經成為市場經濟下的一種利益主體,生產力和效能逐漸提高。然而,由於我國國有企業的曆史特殊性,使得國企中存在行業壟斷、不公平競爭、腐敗等問題。市場的轉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些國有企業的弊端,為國有企業的發展開創新的階段。國有企業改革還將深化下去,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之後,國有企業要做出相應調整。
第一,明確國有企業在非競爭性中的作用。國有企業一直以來是作為一種特殊的市場主體存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要強調市場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這樣國有企業就要剝離特殊性,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在非競爭領域,國有企業要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性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等方麵起到調控、引導和保障的作用。
第二,國有企業要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市場由起基礎性作用轉變為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要把政府的主導力逐漸減弱,政府在市場經濟下,要轉變職能,轉向服務、監管等領域。這樣一來,市場經濟的一些缺陷就很容易暴露出來。國有企業這時就應該充分發揮社會效能,在政府主導力淡化之後,彌補市場盲目性等問題,在使市場經濟體製更加健全方麵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著力於推動國有企業從資產形態向資本形態轉變,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以往,國有企業在人們的理解下等同於公有製,國有企業就是國有資本。在市場從基礎作用到決定作用的轉型後,國有企業減輕了原有的製度束縛,國有企業的改革更加開放,市場的轉型有利於國有企業釋放企業活力。轉型為國有企業提供了更大的改革空間,國有企業不再拘束於國有企業實體的僵化規則,而可以創造性的從資產形態轉變為資本形態,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簡單來說,市場的轉型促進了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優化國有資本配置,提高配置效率。在管理方麵,國有企業可以按照股份製來經營,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國有企業改革可以從資本方麵和管理方麵共同著手,使國有企業資產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