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導師製的青年群體心理資本狀況調查(2 / 2)

三、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被試樣本情況

1、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采取整群取樣的方法選取武漢地區實施本科生導師製的高校240名在校青年進行問卷調查,現場填寫並回收問卷,得到有效問卷232份。

研究工具。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青年群體基本情況(包括人口統計學狀況、家庭情況及專業科類等);第二部分為心理資本(積極心理品質)PCQ問卷。對青年群體積極心理品質的調查選取的是Luthans等(2005)編製的心理資本(積極心理品質)PCQ量表。量表包含四個維度:自我效能感、希望、韌性和樂觀。量表采用7級計分方式,從“1”到“7”分別代表“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代表心理資本水平越高。

調查方式與數據統計。本研究采用集體施測的方式,調查時間為2014年5月至9月,利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2、被試樣本情況

本研究對被試樣本設定的基本特征變量有年級、性別、是否為學生幹部、是否為獨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經濟情況、學習成績情況、是否單親家庭、家庭關係以及人際關係,以期能夠更全麵、多角度地調查青年群體的積極心理品質及應對方式狀況。被試青年群體樣本情況。

四、結果與討論

可以看出,青年群體總體心理資本狀況較好,表現在“不愛生氣”、“遇到挫折能很快地恢複”、“身處逆境時,會積極嚐試不同的策略”、“我積極地學習和工作,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我正在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我充滿信心地追求自己的目標”、“我覺得社會上好人還是占絕大多數”、“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我有一定的規劃”、“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生活是美好的”和“我覺得前途充滿希望”上均有較高的得分。

可以看出,青年群體心理資本在以下10個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青年群體隨著人際關係的不同,心理資本的差異性是最大的。

五、基於導師製的青年群體積極心理品質培育模式構建

目前,高校倡導“全員育人”的觀念。全員育人是指由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的育人機製。而本科生導師因為在學校中對學生學業、科研的指導,在學生心目中具有較高的地位。此外,因為一個導師麵對的學生人數較少(一般不超過20人),使得導師對學生的指導具有“一對一”的特點。因此依托本科生導師製來培育青年群體積極心理品質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和心理健康專業老師也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人際交往等方麵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青年群體的積極心理品質。本文在以上探討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一個青年群體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模式。

本科生導師製下應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業指導、職業生涯指導、人際關係輔導來培育青年群體積極心理品質。在基於導師製下青年群體積極心理品質培育模式中,導師、輔導員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共同協作、功能互補,成為青年群體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推動者。

(基金項目:本文係武漢紡織大學2014年校基金立項課題研究成果,同時係湖北省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項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為2014YB025)。)

【參考文獻】

[1] 卡爾:積極心理學:關於人類幸福和力量的科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 佩塞施基安(N.佩塞施基安):積極心理治療:一種新方法的理論和實踐[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3] 鄒琴、黃小珊:本科生導師製下的心理輔導運行機製探討[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2(3).

[4] 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