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
作者:劉麗麗
近日,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合作聯盟與IBM全球企業谘詢服務部在濟南召開了“2011年‘整合共贏,提升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專題研討會”。來自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合作聯盟的領導以及全國17家城市商業銀行的相關代表出席了當天的活動,就銀行共享服務模式與價值,銀行業發展趨勢,銀行零售業務創新與財富管理,以及網點轉型展開了研討。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十二五”規劃對區域性銀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區域性銀行的信息化建設能夠達到一個持續、穩定的發展水平,信息科技隊伍也要加強等等。在這種新形勢下,區域性商業銀行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時期。
那麼,下一步,區域性商業銀行的信息化建設該往哪個方向走,是自建,還是外包?“山東模式”的出現給這些中小商業銀行帶來了一種IT建設新思路。
區域銀行的挑戰
縱觀現在的區域性銀行,其實優勢非常明顯:在當地掌握著很多優質的客戶資源,資產質量和股權結構逐漸得到改善;但劣勢也非常明顯,地域性限製、規模不大、業務單一、創新能力不強、業務特色不明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IT能力不足導致對業務的支持不夠,進而影響了銀行的業務發展。
據統計,全國範圍內中小銀行的數量有上百家。與國有銀行相比,這些中小銀行雖然規模小,但是其業務功能覆蓋也比較全麵。因此在IT建設投入和需求方麵和國有銀行在很多方麵有著共同的需求。折射到山東地區,很多股份製大銀行的宣傳架構都是該行的相關創新產品、理財產品,而區域性銀行,宣傳最多的還是人民銀行、銀聯發的宣傳資料,真正的產品可以說非常少。
由於區域性中小銀行不僅有當地特色,而且能為當地提供金融服務,地位也至關重要,所以中小銀行的轉型就成為了一個必選題。
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出台,以及每家區域性銀行對信息化建設的逐步重視,它們也開始把整個IT戰略性地納入到一個戰略層麵的高度,可以說IT部門和IT係統的建設在各個銀行的地位逐步提升。同時,央行和監管部門對各個行的整個IT治理架構也提出了明確要求,目的是讓各行的整個IT規劃和整個業務戰略的規劃能夠相互匹配。
但隨著區域性銀行信息化建設投入越來越大,各銀行在信息化建設中也遇到很多共性的問題:
第一,區域性銀行,尤其是規模在300億元以下的銀行,缺乏強大的信息科技團隊和投入,間接導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產品缺乏、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凸顯,這是規模小的銀行最頭疼的問題。銀行內部雖然重視信息化建設,但是在人力、資金投入方麵各個銀行高管都非常謹慎和小心。
第二,多數區域性銀行不具備投資建設先進係統的能力,信息科技風險不僅是短期內區域性銀行發展的製約,更是長期區域性銀行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現在很多國有銀行一個係統動輒上億元,很多新產品可以迅速推出。但是區域性銀行怎麼在有限的投入之下,建設一個高水平的係統?是銀行CIO思考的問題。
第三,不管是區域性銀行,還是國有銀行,基本上都是全功能性銀行,它們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而對於這些區域性銀行來說,業務滯後、業務同質化等問題,大大削弱了區域性銀行的競爭能力。
有關研究表明,2010年,區域性銀行的IT投入在41.8億元人民幣左右,2011將達到47.7億元,可以說從2007年到2011年,每年增長率都在21.5%。但單純從投入金額來看,區域銀行與國有銀行和股份製商業大銀行差距非常大。
那麼,怎樣在有限的投入下,發揮信息化最大的效力呢?
“山東模式”拉開新序幕
2008年9月17日,山東省內現有的14家城市商業銀行共同平均出資、經中國銀監會批準籌建的國內首家專門從事銀行後台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合作聯盟有限公司宣布成立。
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合作聯盟總經理孟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定位,商行聯盟主要從事銀行IT係統開發和數據運營維護、銀行業務運營、金融產品研發、銀行信息谘詢等服務。合作聯盟開發的各項服務和產品均由各城市商業銀行按照商業化原則自願選擇,完全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
“商行聯盟的成立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學習和借鑒了德國儲蓄銀行的成功經驗,同時結合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現狀和實際情況的產物。”孟琳告訴記者,2006年,德國儲蓄銀行來中國推廣其經營方式。而在聽取了德國儲蓄銀行多法人機構和搭建統一後方服務支持平台的真實案例後,山東省決定借鑒德國儲蓄銀行的模式,建立一個商行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