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擔架
球語筆記
背景:
此詞條出自彭浩翔隨筆集《再不相愛就軟了》的一篇《商機》,“看世界杯賽事,總覺得主辦單位忽略了一項商機,當有球員跌倒,醫療人員抬擔架床進入球場時,全世界的攝影機和觀眾的目光,都會聚焦於球員放在擔架床的一刻。如果讓Nike之類的國際品牌商標印在擔架床上麵賣廣告,這不失為一條賺錢新血路。”當然,如此一來,可能會出現新的狀況。球員也許會說:“對不起,我不能上這擔架床。因為我的球鞋是由Adidas讚助,不能讓Nike的擔架床抬離現場。”
所謂“Nike擔架”,是彭浩翔戲謔的一個段子,但是類似的“品牌競爭回避原則”在商業讚助的領域不勝枚舉。小貝簽約中超推廣大使,一係列“中國行”公開亮相活動,最惹人注目、或者說是側目的就是他始終西裝革履出現在球場上的形象,這多少顯得有點滑稽和不合時宜。尤其是當他在示範任意球時,不僅因為皮鞋導致罰球大失水準,還在球場上摔了一個“大馬趴”,成為輿論報道的焦點。追根究底,小貝“穿西裝踢球”純屬無奈之舉,因為貝克漢姆是阿迪達斯的代言人,而中超聯賽的獨家裝備讚助商是耐克,正是因為兩大運動品牌的競爭回避原則,才導致小貝“穿西裝踢球”的滑稽劇的上演。
注釋:
所謂“競爭回避原則”,即品牌的排他性,這種特性從品牌誕生之初就與生俱來,這種對市場占有率的貪婪欲屬於一種本能。娜奧米·克萊恩在《NO LOGO》中如此解讀Nike的飛鉤標誌,“耐克,超級品牌的王者,就像吃得飽脹的小精靈(一種吃金幣闖迷宮的電腦遊戲),它全神貫注地吞噬,並非出於惡意,而是出自嘴咬的反射動作,它就是天生的狼吞虎咽,恰好符合耐克那個看似打鉤符號的Logo。”
然而,在今天的商業讚助領域,類似“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的排他性已經很難實現。即使是在世界杯這樣的賽場,廣告讚助也從來不是國際足聯一家說了算。打個比方,阿迪達斯作為世界杯官方讚助商,可以壟斷球場上的排他性廣告,但是耐克同樣可以通過讚助國家隊隊服,實現自己的廣告植入。同樣的,即使耐克讚助了某支國家隊的集體裝備,但是某位簽約阿迪達斯的球星,照樣可以我行我素穿自己的球鞋,大不了在球鞋上貼一塊膠布,或者是繳納一筆罰金敷衍了事。類似的例子早已不勝枚舉,小貝作為阿迪達斯簽約球星出任耐克讚助的中超聯賽的推廣大使,這件事本身就有點滑稽,聽起來簡直就像《二十二條軍規》一樣自相矛盾,歸根結底,它隻能說是耐克讚助合約的一個疏失。
類似的“品牌回避軍規”還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3月初,尤文後衛卡塞雷斯出車禍,他開的是保時捷卡宴,車子被撞爛,但好在本人傷勢無大礙。這樁車禍引出的一個花絮,作為汽車企業菲亞特集團旗下的尤文圖斯俱樂部,有一條苛刻的“品牌回避軍規”:俱樂部所有隊員參加訓練必須開菲亞特車來,絕對不允許開其他品牌的車,尤其是國外品牌禁止停在俱樂部停車場。因此很多尤文球員如果不願放棄鍾愛的豪車品牌,隻能將車子停在附近的停車場,步行進入俱樂部訓練場。菲亞特一向以出產經濟型轎車而聞名,這也是很多尤文球員都不願駕駛俱樂部提供座車的原因。曾經效力尤文的伊布在自傳中,如此吐槽巴薩俱樂部對自己的大材小用:“明明你買到的是一輛法拉利,卻把我當菲亞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