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士詩人”郭小川的足跡(2 / 3)

這期間,他曾一度出訪,參加國際性的作家會議,遵循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線,為建立國際文學界的反帝統一戰線做了大量工作。這期間,他寫了不少好詩,歌頌祖國的躍進,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如《縣委書記的浪漫主義》、《正當山青水綠花開時》、《雪兆豐年》等。除此,他還精心創作了優秀的長篇敘事詩《將軍三部曲》。郭小川是一位政治性很強的詩人,其政治熱情之高、之強烈,遠遠超出一般作家詩人。他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極力謳歌革命,謳歌時代。

1960年春,郭小川到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鋼城包頭深入生活,進行參觀訪問。看到祖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區內蒙古結束了“手無寸鐵”的曆史,看到蒙古族第一代鋼鐵工人變山石為寶的壯舉,那草原上流淌的鋼花,如春風一般催動了詩人心上的歡樂之花。他學習並運用民歌形式,寫下了《平爐王出鋼記》,為草原上噴射出來的“跟天安門的焰火成了對對”的鋼花歡呼。全詩共分三個部分:“五一節的焰火飛上天安門”、“看鋼人等看那打頭的鋼”、“平爐王的鋼水出來了”,這首詩既融有陝北民歌的風格,也明顯有群眾口語化的色彩。早在1958年,郭小川就在一篇題為《詩歌向何處去?》一文中提出,社會主義詩人要向“人民群眾的詩——新民歌”學習,吸取其中精華部分的養分,再為廣大的勞動人民寫出革命新詩。對於植根於中國的土地、植根於人民群眾中的充滿活力和生機的新民歌,郭小川至為推崇。

1959年至1961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有過的嚴重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國民經濟的基本比例完全失調,社會生產和社會需要處於嚴重的不平衡狀態,加上自然災害和一些國際原因,全國物質生活處在嚴重匱乏之中。但人民以頑強的毅力和革命幹勁,克服了無數困難,經受了種種考驗,衝出了低穀,取得了巨大的勝利。1962年初,中央工作擴大會議(七千人大會)在北京召開。郭小川認真學習領會毛主席的講話,並獲得了一年的創作假期。1961年2月,他被安排到遼寧鋼鐵和煤炭生產基地的鞍山、撫順參觀訪問,搜集素材進行創作。東北發生的巨大變化使他十分激動。他熱情飽滿,勁頭十足,決心把中國工人階級克服困難的衝天幹勁寫出來,既是歌頌他們,也鼓舞全國人民。為了創作,他不顧勞累和身體不好,甚至放棄了春節回家休假,和鋼鐵工人生活在一起,和他們同戰鬥,共歡樂。經過長期積累,他創作出《鞍鋼一瞥》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出鋼的時候》和《追蹤老孟泰的腳步》等反映鋼鐵工人生活的詩篇……接著他連續寫出了幾十首好詩,結集出版了《甘蔗林——青紗帳》和《昆侖行》兩本詩集。這兩本詩集中的詩,和詩人過去創作的詩歌相比,既保持了原有豪邁雄偉的氣派,又有了新的發展。其作品以其深刻新奇的主題思想、對現實鬥爭的獨特的思考與見解和優美完整的藝術形式、生動而具有民族氣派的藝術風格,強烈地傳達了我們的時代精神。可以說,這些詩表明了郭小川的詩歌創作躍上了新的高峰,標誌著郭小川的詩歌創作進入了思想和藝術上全麵成熟的時期。這些作品富有時代的戰鬥精神,且特別注重美的開掘及詩歌形式的創新。這些激越慷慨的作品在歌頌人的精神的同時,還張揚了一種人生的選擇,或一種在生活困境中應該保持的姿態與情懷。

人生低穀中寫就的深刻

正當郭小川的詩歌創作如日中天之際,全國發生了“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1970年1月,郭小川和作協機關的幹部一道,下放到湖北鹹寧向陽湖畔的“五七”幹校,從此,他和大家一樣參加圍湖造田的重體力勞動。郭小川以他詩人特有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麵貌來到了湖北鹹寧。在這裏,他仍堅持創作,堅守自己革命詩人的戰鬥崗位。他先後寫了《柿情歌》、《歡樂歌》、《花紋歌》等作品。這些詩在當時自然大部分得不到發表機會,有的隻能在幹校牆報上刊登,有的或在集會上朗誦。在當時的環境裏,詩人憑著自己對黨對毛主席的信念,保持他胸懷的磊落光明,保持著他當年年輕戰士的天真,繼續放聲歌唱。讀著郭小川當年的詩句,我們很難想象作者是一個正在“五七”幹校被“改造”的文化人。1972年夏天,周總理打破江青等人的阻撓,對中央文化部的運動進行了幹預。總理指示,在幹校的十二級以上的幹部,統統先回北京,能工作的工作,不能工作的先養病。但“四人幫”嫉恨郭小川,把他說成文藝黑線上的“代表人物”,抗拒總理的指示,獨獨扣下了郭小川。

1974年12月,鹹寧幹校撤銷,郭小川隨原屬中國作協的一批幹部並入天津附近靜海縣的團泊窪“五七”幹校,繼續勞動和接受“審查”。在團泊窪,盡管環境更加惡劣,郭小川仍不顧病體,努力研讀革命理論著作。從1975年春天起,他學習了四卷本《列寧選集》,接著又鑽研馬克思的經典著作《資本論》。1975年9月,郭小川在團泊窪被隔離審查,突然聽到了毛澤東關於電影《創業》的批示,他懷著無比激動和振奮的心情,揮筆寫下《團泊窪的秋天》,表達了一個共產主義革命戰士堅定不移的革命鬥誌。他的詩充滿浩然正氣,擲地有聲。與其說它是一篇革命戰士的宣言,不如說它是向“四人幫”投擲的一顆重磅炸彈!對革命文藝創作,郭小川始終積極倡導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方法。他在《我們需要最強音》一文中說:“浪漫主義,這裏當然指的是革命的浪漫主義,作為藝術創作方法,它的意思大致是:不拘泥於細節的真實,表現人民的英雄氣概和對於未來的夢想。”“缺少這種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缺少革命的浪漫主義,我認為,實質上就是缺乏思想,缺乏共產主義的深刻的思想。”在幾十年的創作實踐中,他根據自己的創作經驗總結道:“我們都已熟知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但是,什麼是革命浪漫主義?最根本的,恐怕是使作品表現出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什麼是革命現實主義呢?最根本的,恐怕是從革命的實際出發。而這兩者都是要從革命鬥爭中來,從革命生活中來,決不是隻說幾句‘豪言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