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劇名家曹藝斌的藝術人生(2 / 3)

12歲掛牌演出,一舉成名

正是因為看了曹藝斌的這次演出,春節過了沒幾天,亦舞台經理沈少安來找曹寶義,一進門寒暄了幾句後說:“八爺!(曹寶義在結拜兄弟中排行老八)剛過了節,我從北京請的角兒得幾天才能到,可劇場空不起,我想讓小俊子(曹藝斌的乳名)給壓軸頂幾天!”“小俊子給你壓軸頂場子,能行嗎?他才12歲呀!”曹寶義有些猶豫。“我覺得沒問題,童伶大會上他演《鐵公雞》您不是也看了嗎!您是行家,應該知道他的功力。再說了,看了他那天演出的人都誇他不錯,難道大夥還能都走了眼?”沈少安這麼一說,曹寶義回憶起那天曹藝斌的演出,覺得是那麼回事,心裏有了些底,加上沈少安又是應急,就答應讓曹藝斌給他演三天。

畢竟是一個12歲的孩子第一次掛牌兒演出,為了慎重起見,曹寶義和韓長寶、瑞德寶、沈少安經過反複斟酌,給曹藝斌定了三天的戲,第一天先是《十八扯》,後是壓軸戲《鐵公雞》,第二、第三天都是壓軸戲《珠簾寨》。戲碼商量好後,沈少安立即將海報貼了出去,並按照戲班的慣例,在曹寶義的藝名小寶藝前加了個小字,給曹藝斌定了藝名——小小寶藝,同時沈少安深知“小寶藝”在上海的知名度,為了招攬觀眾,還特地在劇場門口用電燈泡排出了“小小寶藝”四個大字,非常醒目。亦舞台的演出海報一貼出,立即在上海引起不小的反響,一是一個隻有12歲的小孩,能演餘叔岩剛剛在上海唱紅了的《珠簾寨》,大家非常驚奇;二是小寶藝的兒子掛牌演大軸戲,大家都想看看到底如何,因此票賣的非常好。

曹藝斌人小鬼大,他深知這次演出的重要性,於是一開鑼就鉚足勁,使出了自己所學的全本事,演出非常成功。其中《珠簾寨》的演出最出彩兒。在戲中他扮演李克用,一出場亮相便以一種瀟灑剛毅的勁頭兒贏得一個“碰頭好”,中間換了大靠再出場,一起霸又博得一個“碰頭好”,等演到李克用和周德威對打時,曹藝斌把大刀耍的虎虎生風,引得觀眾更是喝彩不斷,整場演出,觀眾的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始終不斷。沈少安見曹藝斌演的《珠簾寨》如此受歡迎,又要求他加演五場,結果風聞“小小寶藝”演技的戲迷,爭相奔向亦舞台,門票迅速告罄。曹藝斌五場戲演完,沈少安從北京請的角兒也到了,曹寶義覺得曹藝斌首次正式登台演出,能如此受歡迎,已經相當不錯了,還是見好就收為好,於是結束了曹藝斌的演出。演出雖然結束了,但戲迷們的熱情不減,一連多日曹藝斌都是他們評說熱議的話題,梨園界很多人更是稱曹藝斌是“挑簾紅”的演員。“挑簾紅”是京劇界的行話,早期的京劇演出,舞台上有上下場門,演員出場要有人把門簾挑開,因此對那些初次登台就演紅了的演員稱之為“挑簾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