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吉鴻昌、方振武留下的遺物(1 / 2)

吉鴻昌、方振武留下的遺物

珍檔巡禮

作者:蒲潤洲

在中國近代反侵略冊上,有兩位著名的抗日將領,那便是吉鴻昌和方振武。1933年5月26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影響下,吉鴻昌、方振武響應馮玉祥的號召,在張家口組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6月15日,方振武、吉鴻昌分別就任抗日同盟軍前敵總司令,前敵總指揮兼第二軍軍長。6月21日,方振武、吉鴻昌率部出發,經浴血奮戰,先後收複康保、寶昌、沽源、多倫4座縣城,將日偽軍逐出察哈爾省,是為“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民抗日的首次空前大捷,舉國為之振奮。

8月5日,馮玉祥在蔣軍及日軍的雙重壓迫下,通電結束抗日軍事行動,離開張家口。方振武、吉鴻昌將“民眾抗日同盟軍”易幟為“抗日討賊軍”,方振武任總司令,吉鴻昌任總指揮,兵分三路,南指北平,攻擊蔣軍,計劃奪取北平作為抗日根據地。9月21日,抗日討賊軍攻占懷柔,密雲,進入了《塘沽協定》規定的非武裝區,逼近北平。10月初,何應欽調集中央軍商震部,原西北軍關麟征,龐炳勳部將抗日討賊軍包圍在昌平,大小湯山一帶,激戰十餘日,不得不宣布接受國民政府“改編”。

赤城縣時屬察哈爾省,雖不是同盟軍活動的重點地區,但卻留下了吉鴻昌和方振武將軍一些重要遺物。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遺物顯得越來越珍貴,為研究二位將軍生平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依據。茲介紹於後,以饗讀者。

“洗恥”

吉鴻昌(1895-1934),乳名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溝人。1913年入馮玉祥部,從士兵遞升至團長。驍勇善戰,人稱“吉大膽”。1926年任第36旅旅長,率部參加北伐,參與解西安之圍。1927年任第19師師長。1928年任第30師師長,調防甘肅天水。1929年任第10軍軍長兼寧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參加蔣馮閻中原戰爭,後接受蔣介石收編,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因不願打內戰,進攻紅軍,被蔣介石解職,強令出國“考察”

1933年初,吉鴻昌得知馮玉祥在張家口組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消息後,遂於3月25日乘車抵達張家口。見到吉鴻昌,馮玉祥高興地說:“世五,我決定給你編一個軍,你要在短時間內做好組軍工作。”為了爭取抗日力量,吉鴻昌決定親自去見一見在西北軍有過交情的孫殿英。孫殿英時任四十一軍軍長,在日軍向承德大舉進犯時,率部退卻到懷來、赤城一線。吉鴻昌乘火車到沙城,通過四十一軍駐沙城辦事處,要了一部汽車,直奔赤城四十一軍軍部麵見孫殿英。寒暄之後,吉鴻昌即表明來意,希望孫出人出槍,參加同盟軍。但孫殿英抱著“投蔣”還是“抗日”的騎牆態度,對吉的動員不作明確表態。為了緩和關係,第二天,孫殿英請吉鴻昌去赤城溫泉洗澡:“到赤城不洗溫泉,等於沒來赤城。”吉鴻昌附和道:“關外第一泉,聞名遐邇,前去洗滌汙垢,方不虛此行。”吉鴻昌在瀏覽溫泉時,看到康熙十年所立的“洗心”碑,觸景生情,當即要來筆墨,在崖壁上寫下“洗恥”二字,對孫殿英說:“小弟獻醜了,在國難當頭之際,聊以此二字與兄共勉。”第三天,吉鴻昌離赤返張前,仍在做最後努力:“民族危亡之秋,愛國之心,人皆有之,張家口組軍抗日,時不我待,希望在抗日戰場上與兄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