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和盧清天長談一次,盧清天讓燕北先休整一段時間,等大明的態勢平穩了再做打算。燕北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操之過急,頗有些紙上談兵的意味,但是從高到低,驟然而下的落差讓燕北失望之極,認為夢想已經破滅了,長籲短歎一番後黯然離去。
其實盧清天挺欣賞燕北的能力和正值的,隻是畢竟燕北太年輕,性格也太衝,讓他磨練一番也是好的,還想著等大明穩定一下,過個四五年,燕北的性格脾氣都磨圓一些的時候,再重新錄用。
但怎曾想,燕北以為自己是被永遠擱置了,盧清天這麼說隻不過是為了安慰他的客套話,當不得真,燕北心灰意冷剛回到府上就吐了血。燕北沒有在京城繼續休養,說是身體不適要還鄉休養,盧清天想了想便準了,他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卻也沒有刻意去算,就這樣吧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聽天由命吧。
可誰又能知道這一別既是永別,燕北走了,愁眉不展又加上返鄉路上一路的顛簸,剛行至山東境內的時候就嘔血身亡。盧清天親臨燕北老家修廟提悼詞,倒也算給燕北掙足了麵子,燕北老家山東蒙陰,地處偏僻山村,見這麼群大官出現,又知道盧清天被人稱為九千歲,各個老淚縱橫說燕北死的不怨,雖死猶榮。
盧清天神情悲痛背後卻暗自搖頭:活著不比死了要強得多,雖然活著有很多責任,雖然活著很累。
總之燕北死了,死的光榮與否不太重要,他用他短暫的一生書寫了一個人由正直到偏執,從忠誠到愚忠的變化。他給盧韻之和現在叫做盧清天的夢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大明的史冊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雖然隻是一筆。
燕北在往後的二十年中成了肅清的代名詞,到最後大家都認為燕北是反貪行動的代號而已,而忘記了這原本是個人名,記住他的除了史官就隻有那些閑得無聊的老夫子和博學之士了。盧清天曾經這樣教育盧勝,讓他不要成為燕北這樣的人。
盧清天是這麼說的:“勝兒,燕北這個人看似正直卻隻會正直,其實很多事情不一定是需要走直線才能達到目標的,因為筆直的大路上看似快捷方便,但實際上危險重重陷阱連連,極有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到最後想做的沒做成就死了。如果換條路雖然路程會遠點,但最終會達到目的,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而且燕北的失敗不敗在他個人的能力,他還是知道輕重緩急的,他錯在不會禦下。一顆老鼠屎可以壞了一鍋粥,同樣一個變質的食物會讓他相鄰的食物都變質,而燕北就是因為他自身的原因,把一己好惡都展現給了手下,手下無限的擴大歪曲,才導致了現在的結局。所以為父要告訴你,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尤其是你的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