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電話,韓軍等人坐上車徑直向彩參2井方向奔去。
車到半路,看見一位農民工氣喘籲籲地衝他們喊:“快!井上半夜冒油了,油噴得到處都是!”
“是彩參2井噴油了!”韓軍等人興奮地跳了起來,趕緊向薑建衡報告,並迅速趕往彩參2井。緊接著,薑建衡也迅速趕到。
井場上噴出的油足有一百八十多立方米,看著四處飛濺的原油,薑建衡高興地說:“準東有希望了,新疆石油局要‘發’了!”
彩南油田就是這樣被發現的——因為相對正確的評價沒有繼續勘探,又因為錯誤的評價重新勘探。結果,因為錯誤的評價獲得了正確的結果。
從曆史的角度來評價吳永劍和鄭新梅,應該說他們倆是發現彩南油田的“福將”。
從5月11日開始,在沒有采取任何生產措施的情況 下,用4.7毫米油嘴試產5天,平均日產原油48.8立方米,天然氣3720立方米,產量穩定。
5月13日,新疆人民廣播電台播送了一條消息:準噶爾盆地東部腹地勘探獲重大突破,彩參2號探井喜噴工業油氣流……這是在一個新地區新層係,新構造上的新突破,為在準噶爾盆地腹地尋找大型油氣田開辟了廣闊前景。
中共新疆石油管理局委員會發來賀信彩參2井在侏羅係地層中噴出高產油氣流是準噶爾盆地東部尋找大油田的重大突破,它打開了新的油氣領域,是一項振奮人心的重大成果。
“追星族”王智追出了彩南油田的半壁江山——西山窯組油藏
專家們一致認為,彩參2井的出油和彩參8井的良好發現,是出大油田的前兆,有可能出現大的場麵。專家們的判斷沒錯,三個月之後的8月11日,彩10井也在中途測試過程中獲得了工業油流。
1991年,王智調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擔任現場測井監督。王智是個“追星族”,不過他追的是“油星”——哪個油區“流行”,“時尚”,他就追哪個,
當時彩南最流行。
1991年,勘探公司在市糧食局旁邊租了一幢樓。王智從現場回來之後,在家吃了晚飯,就騎上自己的破自行車,從朝陽新村的家回到辦公室。
他的辦公室有一張四五米長的大桌子,很方便鋪開動輒三四米長的測井剖麵圖。
就在這大張桌子上,彩5、彩6,彩7彩8,彩9……
這麼說吧,隻要帶“彩”字的井的資料,他幾乎挨個吃透了一遍。
搞科研分為兩種類型——
一是確定論點找證據;二是撒開大網尋規律。這段歲月裏的王智,幹的是第二種活兒。
在對大量剖麵圖進行對比之後他發現:彩南油田西山窯組的物性非常好——孔隙發育,滲透性強。
孔隙發育,說明存在儲存大量油氣的“倉庫”,滲透性強,說明具備讓油氣流出的“渠道”。
他把這些“倉庫”和“渠道”分成了三個等級。
然後,在各等級的“疑似有油的層位”中,考察它們的電阻率和密度。
一般來說,油的電阻率比水高,而密度比水小。
如果孔隙發育也好,滲透也強,電阻率也高、密度也低,那就極有可能是“疑似油藏”啊!
王智的行為很開放,但內心卻很謹慎。
當上述兩步篩查進行完之後,他又查閱了鑽井井史,看看在鑽這些層位的時候有沒有油氣顯示。
幾個月之後,八十多米長的,將準噶爾盆地腹部到東部的西山窯組的儲層,物性電性,顯示進行充分分析而得出的“清明上河圖”放到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質處處長徐玉清的辦公桌上。
圖紙上放著一份報告——《關於恢複彩9井試油的意見》,報告人:王智。
徐玉清專門為此召開了由各路勘探專家參與的討論會。
有些專家認為,地震資料已經充分顯示,西山窯組沒有蓋層,不具備成藏條件。
“蓋層”,可以理解為礦泉水瓶的蓋子,如果水瓶一直敞著口,億萬年之後,這瓶子裏還能剩下什麼呢?
那麼,這水瓶到底有沒有“蓋子”呢?
持“西山窯組無油藏論”的專家們的依據是生儲油理論,助理工程師王智的依據是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