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武:西藏,我夢回的地方(3 / 3)

所以,第一批對口援藏幹部無論肩負的使命和麵臨的壓力,都與過去不一樣,既要承繼“老西藏”精神的傳統,又要承擔新的任務;既要完成好崗位上的工作,又要想方設法從派出部委引進項目,資金;既要為援藏的單位做好工作,又要站在派出機構的立場來考慮問題。

“當時西藏自治區黨委給對口受援地區下達的指標是:每年GDP要增長10%。可以說任務非常艱巨。我們第一批對口支援幹部都意識到,必須以實際的行動、突出的業績來證明自己,證明黨中央做出對口支援西藏政策的英明,證明對口支援將會給西藏帶來的好處。”成武堅定地說。

夢回西藏

“我夢回的地方,經幡四處在飄揚/太陽的光芒把你照亮,雪山和草原把你守望/我夢回的地方,你是神聖的西藏……”這首《夢回西藏》不僅唱出了從西藏走出來的遊子的心聲,也唱出了許許多多曾經在西藏工作和生活過的援藏幹部的真情。

雖然三年的時間看似短暫,但是成武已經把自己融入了西藏,結交了很多好朋友,其中有漢族幹邵,也有藏族十部,還有藏族的百姓。“西藏人民非常善良,淳樸,他們對國家、對共產黨,對毛主席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我的適應能力也很強,比如,很多人別說喝酥油茶,就是聞氣味都受不了,而我當時和兩位藏族幹部在一間辦公室工作,我的辦公桌上就有一塊藏族幹部留下來的氈子,上麵全是酥油茶濃濃的味道。”言語間,成武流露出的盡是對西藏和藏族人民深厚的眷戀。

而在這三年裏,成武隻休過一次探親假。談起家人,他的歉疚之情溢於言表。“我剛進藏的時候,兒子上初中一年級,家裏家外都由妻子一肩挑,她工作也很辛苦,顧不上輔導兒子的學習,尤其是在初二的關鍵時期,孩子學習成績滑落,以至於之後都沒有趕上來。”

舍小家,顧大家。第一批對口援藏幹部所做出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批對口援藏幹部給西藏帶去的,一是加快了經濟建設;二是中央政府各部門與西藏的聯係更加緊密了,政策更有依據,更具實用性;三是加深了新老進藏幹部的感情,消除了誤解,為以後進出藏幹部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證明了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幹部援藏政策是有效的,是正確的。”

對口援藏幹部實行三年輪換製,三年後仍回原來的部委和地方工作。1 998年,在第一批對口援藏幹部臨別歡送晚會上,成武用藏語唱起了《一個媽媽的女兒》,“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她們的媽媽叫光明/叫光明/啊/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我們的媽媽叫中國……”這也是成武在西藏學會的惟一一首藏語歌,至今他還常常唱起。

在順利完成對口援藏的工作和使命之後,成武回到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工作。“當時正好趕上機構調整,機關基本上要裁掉一半人,我是從事業單位走的,還回原單位。直到2000年,人事部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我報名參加了考試。”經過筆試,麵試,成武順利過關,擔任公務員管理司副司長。

因為工作繁忙,自從1 998年告別西藏,成武隻在2009年回過一次西藏,“我是從西寧坐火車進藏的,那種感覺就像回家了一樣,興奮,激動。可惜的是,到了拉薩我就感冒了,可能是年齡大了,身體狀況不如12年前了。”結果,成武此行隻在拉薩周邊轉了轉,拜訪了幾位老朋友,也喝到了久違的酥油茶。“拉薩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景色更美了,市區更繁榮了,人1n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作為第一批對口援藏幹部,成武始終關注著西藏的進步和發展。今年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和第一批對口援藏幹部出發赴藏1 5周年。他不無感慨地說:“這1 5年是西藏曆史上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成就最顯著的1 5年。每當打開電視機,我還常看西藏衛視的節目。看到西藏的每一步發展,我都為之感到高興和驕傲。”

而三年援藏的經曆更是把藏友們緊緊連在一起。成武說:“我們每年都像親人一樣一起聚會,回憶援藏的往事,暢談西藏的變化,交流各自的工作情況和人生感悟。無論職位高低,身在何處,西藏情結依舊,藏友真情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