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便是四月初八花燈節。
這本是粵西一個少數民族的節日習俗,數百年前,這族內上獻宮女,其中有一人,媚骨銷魂,國色天香,成了寵冠後宮的貴妃,僅次於正宮皇後。
當時的皇帝為解愛妃思鄉之情,博美人一笑,便在王城舉行了花燈節。
這位貴妃娘娘承寵多少年,這花燈節便舉行了多少屆。
這日,皇家與民同慶,全城整夜都不打烊,不禁明火,許多清規戒律也不用遵守,漸漸地,這花燈節便成了大秦的傳統,一直到今日。
節日之際家家戶戶要在門前點燃燈籠。燈籠的種類形狀很多,常常用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外皮上多是書法,繪畫,燈謎,五彩繽紛,很是美觀。
姑娘們可結伴出門,享受難得的自由,少爺們也會呼朋喚友,酒坊論道。
葉侯府的小輩們可是日盼夜盼,盼著這日到來。
別說是葉熙妙那些個年紀小的,就是葉熙嬌這活過兩世的人,呼吸著府外的空氣,感受著府外的溫度,也高興不少。
街道兩旁店肆林立,人來車往,商賈雲集,人喊馬嘶,熙熙攘攘,好生熱鬧。
大房二房幾位姑娘素來不對付,自然不會一同走,出了門沒多遠,便各走各路,互不搭理。
這樣好的日子,用來掐架,就算是葉熙妙也是不會做的。
大房三個姑娘便同靖國公府幾位姑娘一同走。
何秀纓也在,她不到兩月就該與葉熙宏成婚,本該避在家中,可女子出嫁後,丈夫便是全部,如今出來,怕也是對婚前的閨閣生活告別吧。
何秀纓雖自幼養在嫡母膝下,但到底是姨娘所處,隻是庶女,同嫡女自是玩不到一處去的,便落在後麵,同葉熙嬌一處走。
“五妹妹。”
見她喚自己,葉熙嬌轉頭看她。雖身著茜紅色佛蓮慈悲搖步裙,一身暖色,但麵色平靜溫婉,恰到好處的笑容,一如葉熙嬌初見她時,完全沒有即將成婚的期待。想來她也知道自己以後迎來將是怎樣的人生。
何秀纓見她麵色悲憫,透著一股可憐之意,心中怒火叢生,也隻得強自壓下。
“那日,還要多謝五妹妹了。”
明人不說暗話,那日是指哪日,兩人心知肚明。
“不知表姐何意?”葉熙嬌不接這茬,此人絕非善類,若不是為了白夜,找人製住葉熙宏,自己是絕不會招惹此人的。
“嗬。何意?”何秀纓冷笑一聲,“不過是想告訴五妹妹,此恩我會銘記在心。”
從何秀纓誕生那日,便是靖國公府的棋子,是何氏的棋子,她沒有辦法像嫡出姐妹那般,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選擇自己心愛的男子。如今循了她們意,卻還要自己為靖國公府做牛做馬,為何氏效鞍馬之勞,怕不是做夢。
何秀纓心中算計頗深,知道整個大房都是何氏的天下,自己孤立難援,定然要尋一個盟友的。
而那日之事,足以見得葉熙嬌雖麵上與何氏母慈女孝,但內裏怕是早有反心,不然定可以報給何氏,何氏那般作風,定會踩得葉熙宏名聲掃地,一蹶不振。
想來也是,庶出女同嫡母,俱是麵子情,更甚者連麵子情都無,在家中鬥得天翻地覆。但看自己便知,嫡母不得已把自己養在膝下,心裏卻跟吃了蒼蠅一樣惡心,動輒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