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最終章(3 / 3)

——

“阿肇......綏兒......會替阿肇守著一切......不管,是這江山......還是我們的回憶......綏兒......永遠都守護著......”

“桃夭......氓......關雎......蒹葭......可我多想和你......像《擊鼓》中所述......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怕是......不能了......綏兒......這一世......劉肇......隻許給了你一人......可若有來世......我還......許給你......好不好?”

“若有來世......可否與綏兒偕老?”

“一定......會的......不是嗎?綏兒......我放心不下你......怎麼辦?以後......的日子......沒有我.......你要怎麼忍......下去......再也不能......看......到......那......桃夭......之景......了..................”

聽著耳畔漸漸停下的心跳的鄧綏說道。

“是啊......沒有阿肇的日子......綏兒......要怎麼樣忍下去......”

鄧綏痛哭了一會兒,繼續說道。

“......阿肇......你知道麼......其實我最忘不了的......是你奔赴新野......和我說......”

——

“綏兒,我在這兒,以後都有我在。洛陽迢迢,日夜兼程;暮雪紛紛,寒星蕭索。我過來隻想告訴你一句話,無關命運更迭,我劉肇這一世,以後都會在你身旁。帝王之諾,一生一世,應該許予江山..但在你麵前,我劉肇隻願是你的夫,是你的依靠,是向你許下一生的人......”

——

“可......阿肇......你騙綏兒......這一世......太短了..................綏兒......要許給阿肇一世......阿肇......就不能陪綏兒麼?”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漢和帝病死於京都洛陽的章德前殿,時年二十七歲。劉肇駕崩後,他出生僅一百餘日的兒子劉隆繼位,改元延平,是為漢殤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三月初五日,葬劉肇於慎陵,上廟號為穆宗,諡號孝和皇帝。

殤帝年幼,鄧綏以太後之名開始主持朝政。

鄧綏主政之後,不管是治理國家還是用人方麵,都很快地展現了她的才能。

就在鄧綏剛執政的幾個月裏,針對當時國力不足,以及社會各階層浪費奢侈現象,鄧綏果斷出手予以打壓,厲行勤儉節約。

鄧綏一邊施行廉政,安撫百姓,一邊對上層建築示恩施惠。她不僅大赦天下,並且提倡教化,重祭祀、興學府,並重修五經、諸史。

在用人方麵,鄧綏與各朝明君相比也不遑多讓。鄧綏對自己嚴格,對別人要求也甚高。

一個鮮活的例子是,鄧綏的侄子鄧鳳因收取了別人幾匹馬,嚇得鄧綏的哥哥親自將兒子鄧鳳的頭發剃光,以此向鄧綏請罪。

鄧綏臨朝稱製達16年之久,執政期間,外戚宦官均不能為禍,她日夜操勞,增收節支,減輕賦稅,救濟災民,終使百姓安居樂業。

永寧二年(公元121年)三月,鄧綏終因病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歲。諡號“和熹”,與和帝同葬慎陵......

——————————————————————————

《國風·邶風·擊鼓》是《詩經》中一篇典型的戰爭詩。為先秦時代邶地華夏族民歌。全詩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征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已經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後兩章描寫戰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令人感動。此詩描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無以複加。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後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