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極端”的羅布泊(3 / 3)

再回到羅布泊,踏在羅布泊湖心堅硬的鹽殼上,我在想,羅布泊自古就是鹹水湖,與渤海水是親緣,假如真像專家們預想的那樣,將來渤海水源源不斷注入羅布泊,重現往日的生機,那該是一幅多麼壯美的圖景啊!那時的新疆不再是距離海洋最遠的省區,而是把大海攬進了自己的懷抱,庫爾勒和哈密也成了沿海城市,也許千年古城樓蘭會再次飄起羅布人的炊煙。

“財富之源”的華麗轉身

從另一個層麵來說,羅布泊幹涸並非枯竭,而是以另一種自然形態深藏於地下,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羅布泊。在了無生機的羅布荒原上,撥開厚厚的鹽殼,下麵就是儲量極大的鹵水層,富含鉀鹽的寶貴礦藏。羅布泊鉀鹽初步探明儲量是250億噸,占全國鉀鹽的50%,如果全部開采出來為中國所用,預計可用50萬年,“死亡之海”也是“財富之源”。

羅布泊湖盆的鉀鹽資源如此富集,主要源於三大因素:一是幹旱的氣候,二是封閉的地形,三是幾萬年以來豐富的物質和自然資源形成的。

羅布泊幹旱的氣候有利於鉀鹽的富集,羅布泊處於塔裏木東部,地處亞洲大陸腹地,距海洋遙遠,來自海洋的濕潤氣候無法到達,氣候極端幹旱,強烈的蒸發促使地表淺層水或潛水中鹽分上升,積聚地表10米左右,極容易開采。

羅布泊西有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有庫木塔格沙漠,北有庫魯克山,東有三壟沙丘陵,如此封閉的湖區,為鉀鹽的積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鉀鹽聚集正需要有進無出的封閉的地形,有利於水分的彙集和鹽分的積累。

鉀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礦物元素之一,鉀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點使其能長久地留在岩漿熔體中,又由於鉀所具有的分離結晶的特點,被富集在岩石圈最上層,為鉀的遷移奠定了有利的條件。古羅布泊曾經是塔裏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鉀離子通過河流和暴雨被帶入羅布泊,成為羅布泊億萬年積存鉀鹽的主要來源。

2000年9月,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控股的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在羅布荒原上掘開了第一鍁鹽土,用羅布泊天然鹵水製取硫酸鉀和氯化鉀。目前正在運行的是年產120萬噸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也將在2015年完成,預計達到300萬噸的生產能力,成為全球最大的硫酸鉀生產企業。如今哈密通往羅布泊的哈羅鐵路也建成通車,車輪滾滾,打破了荒原的寂靜。

鹽是一種資源,鹽也是一種景觀,很難想象在寸草不生的荒原上竟矗立著高大的冷卻塔和現代化的生產車間,一百多平方公裏的結晶鹵水鹽田呈網格狀分布,水麵如鏡、晶瑩碧透,置身其中,宛若進入仙境,如夢似幻。鹽水在極端幹旱的氣候條件下迅速蒸發和結晶,或蓄滿鹽田,或堆成小山,成為國家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也許這是上天對人類的又一份饋贈吧!

羅布泊的今天,告誡人類要珍愛自然、保護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曆史也時時在喚醒今天的我們,有效利用寶貴的資源,有節製地進行開發,別再走上極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