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天下視野

打工者錢被吹散遭哄搶,獲捐超額捐出去:最壞與最好的人心?

關鍵詞:哄搶 捐助

在上海打工的小秦17600元被風吹散,被眾人撿走,丟失的錢隻找回了7800元。事情經報道,好心人紛紛捐款,共獲捐14650元。小秦決定將多出的4850元捐給慈善機構,幫助更多人。有人將錢撿起送還,有人將錢視為天落餡餅,有人捐助打工者,人心有好有壞。

無獨有偶,此前的一天,河北省石家莊有一位王女士,從銀行取了錢,準備回去給員工發工資,卻不小心將4萬多元現金散落街頭,不少路人幫忙撿錢,最後一分不少全部收回。王女士感慨萬分:“與央視報道的上海路人撿錢後紛紛跑掉事件相比,我是很幸運的。我親身體會到了什麼叫正能量,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企業汙水高壓排到地下:斷子絕孫的事情也幹?

關鍵詞:地下水汙染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一些企業將汙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致命性汙染地下水卻可逃避監管。而地下排汙法已在很多地方悄悄進行多年。早在2010年5月,《半月談》就刊發了《地下排汙:致命威脅悄悄逼近》的報道,說除了挖滲坑、滲井偷排外,為了躲避查處,有的汙染企業竟用高壓泵將大量汙水直接注入地下,而南方的一些企業甚至將汙水排入地下溶洞。

對比其他的汙染形式,這種方式更讓人震驚,因為這是投毒式的、自殺式的,它危害的範圍和程度是無人能逃避的。當水和空氣都成了毒源,每個人都沒有出路。很多人罵這些企業幹的是斷子絕孫的事,然也!

廣州城管“公車私用”,伍皓部長自求監督:該如何根本治理公車消費?

關鍵詞法:公車私用 伍皓

春節期間,兩個關於公車的事件引人注目。首先,廣州城管執法人員攜家屬駕駛公車,出行幾百公裏到農家樂遊玩。事後,涉事人員被停職。

第二件事,雲南省紅河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伍皓就公開了部長公務車車牌“雲G99099”,表示“禁止公車私用從我做起,求大家監督我”,“歡迎拍照發微博公開曝光”。伍皓此舉,輿論叫好,但馬上遭到質疑,因為按照規定,以伍皓的級別是不應有專用公車的。

其實,公車私用不難消除,世界通用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公車號牌區別於私車,並放開監督。

德國教育部長涉嫌論文剽竊而辭職:學術腐敗,製度管住!

關鍵詞:剽竊 學術腐敗

卷入博士論文剽竊醜聞數月,德國教育和科研部長安妮特·沙範9日最終決定辭職。這名女部長的母校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5日決定,取消她的博士學位,緣由是她32年前的博士論文涉嫌剽竊。之前,德國政壇“金童玉女”——前國防部長古滕貝格和前歐洲議會副議長西爾瓦娜·科赫-梅林也先後栽倒在論文“剽竊”上。

德國的大學如果不是可以展開獨立調查,如果也聽命於“上麵”,這種高官剽竊事件也無法順利出現在輿論報道中。其實,不是沒有人想掩蓋事實,隻是袒護無門,因為整個社會以誠信為榮,因為權力處於監督之下,無法暗箱操作。

街頭調查“還缺啥”,回答都是實在話:偏物質,不缺文化?

關鍵詞:物質匱乏 精神缺失

有媒體隨機走訪街頭市民,詢問大家“還缺啥”,大多數受訪者回答得很實在:錢、房子、車子;也有人回答:女朋友、愛情、工作、時間、團圓。這些答案要麼是物質的,要麼是因為缺乏物質導致的,比如,沒有愛情也許是因為沒房沒車,沒有時間也許是為了生活疲於奔命。但幾乎沒有人提到精神上的缺乏,比如理想、才情、美,甚至沒有人說缺書,缺乏精神享受。

如今物質上的匱乏感可能並不強烈,但精神上的缺失少有人多加關注,朋友見麵也隻說房子、投資和家人,至於理想和更高的追求,隻怕缺乏可以相談的人吧。

政府采購讓供應商“自證清白”:權利和義務倒置?

關鍵詞:政府采購 暗箱操作

據報道,從今年起,報名參與廣州市政府采購,供應商須提供無行賄犯罪記錄證明,這一證明由當地檢察機關出具。近年來,上海、山東、江蘇等很多地方都先後出台了類似政策。

這個政策初衷是好的,但看起來還是讓人覺得別扭,連法律都不能讓嫌疑人自證清白,政府又怎麼能把防止暗箱操作、采購腐敗的義務交給供應商呢?你可以核查企業的資質,可以檢查供應貨品的質量,怎麼能要求人家自己提供“清白”證明?真的要證明?那好,現在為參加政府采購的企業代開無行賄犯罪記錄證明,幾乎已成為一項公開的業務。

真心想防止采購腐敗,隻要財政公開,放開監督渠道,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