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究經濟法視角下的企業社會責任(2 / 2)

二、經濟法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途徑

1.積極轉變企業的治理模式

為了實現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應該積極的轉變企業的治理模式,逐漸的加強企業職工在企業決策中的話語權,隻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員工的意誌在企業決策中真正的體現出來。不管是那種性質的企業,都應該將本企業的職工在董事會和監事會所占有的席位提升到一定的比例上,隻有在這個基礎上,企業才能不斷完善相關的製度,保證企業職工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企業決策中,將職工引入到企業管理工作中,保證企業職工權益在企業決策中體現出現。

2.加強製度建設,鼓勵企業承擔道德責任

在經濟法的視角下,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不僅需要考慮到企業的法律責任,還應該考慮企業在生產運營中的道德責任承擔,通過加強企業社會責任製度建設,鼓勵企業主動承擔社會道德責任。為了激勵企業主動承擔社會道德責任,應該從強製性和非強製性兩個方麵進行,筆者認為,過度剛性的製度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也將會影響法律製度的實現效率,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社會責任的製度建設:首先,應該堅持適當的原則進行靈活的社會責任製度建設,既要保證企業的社會行為必須促進社會整體經濟利益,同時還要要求企業的社會行為應該有利於企業的自身發展,其次,在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方式上也應該采取自由靈活的方式,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業務方向,采取靈活的方式履行社會責任。

3.加強民間力量的監督作用

想要切實解決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問題,僅僅是靠政府立法的強製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提高民間組織力量的監督和鼓勵作用,切實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例如,在美國的企業基本上都會設有工會組織,工會代表著職工的權益,負責職工權益保障的相關問題,如果一旦企業與員工之間沒有達成公式,職工就可以通過工會組織對企業進行施壓,這樣就可以克服職工單打獨鬥力量單薄的問題,提高了職工維權成功的可能性,進而督促企業認真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同時,應該加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企業經營的對象是消費者,因此,要充分發揮消費者的監督作用,切實督促企業履行相關社會責任。

三、結束語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的社會責任,積極主動履行社會責任,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程信和.經濟法視野下的企業社會責任[J].甘肅社會科學,2011(2).

[2]時燕君.企業環境社會責任的經濟法製度支撐[J].當代經濟,2009(16).

作者簡介:溫明月(1970- ),女,漢族,遼寧大連人,法學碩士,沈陽理工大學經管學院法學專業講師,從事法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