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利用高校檔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議
3.1強化檔案部門主動性,開展多種教育形式。長久以來,檔案部門對自己的定位僅僅局限於一個檔案的保管部門,對檔案的利用不夠重視,更沒有認識到這些珍貴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今後,檔案部門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意識,充分挖掘館藏資源,發揮檔案部門的積極主動性,開展多種服務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國高校利用檔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較為單一,主要通過提供檔案信息利用,條件好一些的學校通過舉辦展覽、出版編研產品等方式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借鑒國外高校檔案部門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采取更多易於大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上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電子教案,開辦網上專題展覽並利用新媒體的雙向互動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大討論等。檔案部門也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合作,借助外力,整合不同部門優勢和資源,探尋利用檔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3.2加強檔案資源體係建設,積累豐富的素材。筆者認為,各高校還應加強幾個方麵檔案材料的收集:
①誠信檔案。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學生個人基本情況信息表,二是學習誠信評價。主要反映大學生在校期間上課、考試、學術研究、圖書資料借閱等學習實踐活動中相關情況的誠信評價。主要記錄獎學金獲得情況,畢業論文有無抄襲剽竊行為,有無考試違紀作弊、作業抄襲、偽造社會實踐經曆、無故曠課及處分情況。三是經濟生活誠信評價。四是擇業誠信評價。此外,也可記錄大學生參加的公益活動情況及獲獎等情況。誠信檔案建立的過程也是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自我教育的過程。
②學生社團檔案。學生社團檔案反映了廣大學生在校期間社團活動以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真實情況記錄,是學生社團發展、社團聯合會開展工作、各大高校調整管理模式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是社會用人部門、企業選拔人才、聘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依據。學生社團作為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體之一,利用社團檔案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更好地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
③學生心理檔案。高校學生心理檔案是使用科學與適應性較強的心理測試量表,通過問卷、談話、谘詢等各種方式來客觀、綜合地記錄每個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的資料,是大學生心理活動、發展、變化狀況的記錄,對於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指導意義。高校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和收集有助於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更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3深入挖掘檔案資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
3.3.1理想信念、正確成功觀的教育。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然而,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許多人特別是大學生們很容易把理想片麵地理解為對某種行業、某種工作崗位的追求。進而將成功的判斷標準錯誤地定義為社會地位的高低、收入的多少、住的房子大小、開的汽車是否豪華,等等。麵對大學生中出現的這些對理想、成功的錯誤思想,可以利用高校檔案館(室)保存的大量知名學者、教師和優秀畢業生的珍貴資料的優勢,集中展現他們如何把個人價值的實現同社會、國家的需要緊密聯係起來,如何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腳踏實地地奮鬥,如何將所取得的成就用來造福人類與社會,從而獲得人們的尊重,用這些生動、翔實的史料來教育學生,增強他們的理想信念,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理想信念、建立正確的成功觀。
3.3.2敬業精神教育。“以人為本、敬業奉獻”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新要求,也是新時期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提升。高校檔案中有很多關於優秀教師事跡的記載,他們對待工作、對待學生的認真、熱情態度能夠為廣大的學生樹立明確的榜樣。同時,高校檔案館工作人員常年甘願坐“冷板凳”,不求回報,對待檔案工作的熱愛、認真的工作態度都能夠成為廣大學生身邊的敬業精神的最直接的榜樣。
3.3.3誠信教育。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大學生的不誠信現象時有發生,如考試作弊、借貸不還、畢業推薦弄虛作假等。這些不誠信的現象雖屬個別,但影響極壞。它不僅敗壞了學校的校風,妨礙正常的教學秩序的形成,而且也扭曲了一部分學生的心靈,誘發道德上的墮落或變質。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和進一步完善的過程是一個廣大學生全程參與,用實際行動踐行對社會誠信承諾的過程,也是廣大學生進行自我誠信教育、確立誠信目標、形成誠信意識的過程,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卓有成效的誠信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