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在第二天一早的時候,就把張居正的快報送到了京城,那時候城門還沒開,看守城門的官兵把那送信的從城門吊到了城門樓上,又安排快馬把那送信的送到了東華門,這樣的奏本是不能假手他人的,隻能有快馬送到東華門。
東華門的侍衛一聽是宣府來的奏本,哪敢怠慢,直接就把那送信的送到了司禮監,馮保還沒起床,但是一聽是張居正的奏本,也急急忙忙的穿上衣服,帶著那奏本來到了乾清宮,此時皇上也是剛剛準備起床,正準備洗漱上早朝,小太監通報說是馮保帶著張居正從宣府的奏本過來了,趕緊叫傳見。
馮保帶著奏本進來後,還沒等他行完禮,皇上就喊道:“快點把張大人的奏本給我。”
小太監從馮保手裏接過奏本遞給了明穆宗,明穆宗打開奏本看完了,對著馮保說道:“馮公公,你去傳旨,今天的早朝暫停,六部侍郎以上的官員來乾清宮這裏朝見,商量張大人的奏本。”
現在陳久裝著昏迷不醒,隻有蘇四在皇上麵前伺候,蘇四比起陳久來那是差遠了,陳久平時還可以給明穆宗出出注意,參謀一下,但是蘇四就不能了,不是皇上不信任也不是蘇四不如陳久聰明,主要是皇上依賴陳久慣了,現在對蘇四明穆宗還是要保存點威嚴。
“蘇四,你去安排一下,讓他們伺候朕洗漱,一會大臣們該來了。”
等明穆宗洗涮好了,那些六部侍郎以上的官員也到了乾清宮,皇上讓蘇四給他們賜座後說道:“眾愛卿,剛才張大人的奏本已經到了,現在張大人在奏本裏麵把談判的初步結果送來,讓我們拿個主意,蘇四你把奏本念一下給各位大人聽聽。”
蘇四把張居正的奏本讀了一遍,下麵一片寂靜沒人先說話,現在一般都是等著內閣幾個先說話,下麵才可以說話,這是起碼的禮節,明穆宗看大家都不說話,隻好點將:“高大人,李大人,你們先說說,看看張大人的奏本有沒有需要修改的。”
高拱看明穆宗說話了,知道自己不能沉默,開口說道:“皇上,張大人的奏本老臣覺得,第二條不是很妥當,如果是大開互市,讓蒙古人獲取了我們的物資,待他們兵強馬壯,還不是繼續前來騷擾我們。老臣看來此事不能草率,還請皇上慎重,想我大軍已到宣府,也不怕蒙古人掀起什麼風浪,我們堂堂天朝,豈能對那小小的異族示弱。”
下麵有幾個是高拱的親信,也附和著高拱說不能示弱,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說話,大家都是大明朝的精英,豈能看不出此中的利弊,張居正已經說的很清楚,可以對鐵器進行控製,這樣就不會讓蒙古人做大,可是高拱還是有點私心在作怪,不想張居正獨攬這次的大功,所以才出來阻撓。
“高大人,此事張大人已經說的很明白,朝廷可以控製鐵器的買賣,我們隻是開放那些日用品,對於蒙古人必須的東西,我們還是要有限額的,現在俺答汗陳兵二十萬於宣府城下,戰爭一觸即發,高大人你認為我們京軍十萬能抵擋蒙古人的二十萬鐵騎嗎?”李春芳反駁道。
“李大人,難道怕了那蒙古人,不要忘記,我們還有宣府那高大的城牆做掩護,蒙古人沒有攻城器械,如何攻破,待他們彈盡糧絕自然就撤兵了,我堂堂天朝,豈能跟蒙古人妥協。”
“高大人,這不是妥協,這是談判,怎麼對我朝有利,我們就怎麼辦,你沒看張大人的談判條款完全是對我們大明朝有利,要是這次談判成功,確保了我北疆的安全,朝廷才能有財力發展國內經濟,連年的戰爭,已經讓邊關的將士和民眾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我們一切還是要走和平的道路,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李春芳侃侃而談,把高拱說的啞口無言,高拱也沒想到一貫以不出頭為名的李春芳,這次竟然公然跟自己做對。
也有幾個是張居正的親信,站出來附和李春芳的說法,支持張居正的談判條件。兩派你來我往,在辯論著,現在他們辯論的焦點已經不是張居正說的互市問題,而是又轉上了張居正的第一條,就是對把漢那吉的封賞。張居正提議,有朝廷正式授予把漢那吉明朝的官職,這樣可以讓俺答汗不敢對他下手迫害,要是俺答汗對把漢那吉,動手,大明朝可以有理由對蒙古人製裁或者是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