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朝議對策(2 / 2)

“孫愛卿,你說說為什麼不妥。”皇上在寶座上發話問道。

那個姓孫的官員回道:“啟稟皇上,我朝一貫以信義為立國之根本,以聖人之道教化四夷,現今把漢那吉來歸,正說明我朝之教化有方,四夷來歸之勢已成,如果現在把把漢那吉交給了俺答汗,那以後誰還敢來投奔我朝,傳出去,外麵也會說我朝,連一個來投奔的人都保護不了,我大明朝陳兵百萬,難道還怕了一個二十萬的蒙古鐵騎,所以,臣想懇請皇上,不要妥協,不但不送回把漢那吉,還要善待他,給他封官,也讓四夷看看,我大明朝雄風猶在,依然是四夷之主。”

“孫愛卿說的也有道理,我大明朝不會怕任何的異族,這次朝會所議之事,主要是要商議出一個合適的對策出來,這個把漢那吉,朕決定不會把他送回蒙古,封官的問題,等朝議結束再說,你們幾個先退下吧,那位愛卿還有好得到計策都說出來,今天就是要大家暢所欲言。”

出來上奏的幾個官員看皇上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悻悻的退回到了隊列裏麵,金殿裏麵陷入短暫的安靜,大家都在琢磨新的計策,打不行,送不行,此事確實為難,所以誰也沒有再出來說話,那些憋著勁要出頭的官員,也都暫時的忍了下來,在心裏較勁,挖空心思的想著對策。

皇上看現場沒有了動靜,不得不再次說道:“眾愛卿,怎麼了,平時不是都很有頭腦的嗎,你們可是我大明朝的才子,也是千軍萬馬之中選出來的佼佼者,不會這麼點事就沒有了主意吧。”

看皇上將軍,下麵的官員又不淡定了,終於有個官員鼓足勇氣走了出來,看穿著是個四品官員,排名在我之後。也許是平時很少有機會見到皇上,走出隊列的時候,因為激動,腳下一個踉蹌,摔倒在地上,引的大殿裏麵官員,都憋著笑沒有敢笑出來。

你官員也知道自己出醜了,趕緊爬起來跪在地上請罪:“皇上請贖罪,臣,臣有罪。”說話間竟然也結巴了起來。

“好了,朕赦你無罪,你既然出來就是有話要說,現在快點說吧。”

“微臣劉華,啟稟皇上,微臣想,那俺答汗既然是來要人,為什麼還要帶大軍前來,排個使者不就解決問題了,臣以為,那些蒙古人畢竟是異族,沒有什麼道義可言,所以,我朝應該派出重臣前去交涉,讓他們先退兵,然後再談判,至於把漢那吉,我們也要尊重他的意見,他要想回去,我們就禮送出境,要是想留在我朝,那我們就給他在京城安排個限差,既彰顯了我天朝的威信,又不失對蒙古對蒙古的承諾,還有我朝也要防範蒙古人背信棄義,從後偷襲過來。”這個官員說的確實是有道理,皇上聽了也在點頭,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認同他的說法。

劉華說完,緊張的站在那裏等著皇上的發落,過了一會,皇上才說道:“不錯,劉愛卿說的有理有據,雖然細節方麵沒說,但是大方麵是說到朕的心坎裏去了,眾位愛卿,大家看看劉愛卿說的那裏還不完全,都給補充下。”

“皇上,劉大人說的有理,我朝應該先派重臣去交涉,他們不退兵,我們就不談,憑他們二十萬鐵騎,要想攻打我十萬守軍的宣大也不是那麼好打的,我們京軍也準備行動起來,支援宣大,老臣想,還要皇上下旨給九邊,出兵騷擾他們的後路,不怕他們不妥協,現在的蒙古已經不是土木堡之變是的蒙古了,他們已經四分五裂,現在來的隻是俺答汗一部,我們不能示弱,當年我們不也是打的他們遠遁漠北嗎,現在我就不信我們的軍隊,不能重塑當年的輝煌。”說話的高拱,高拱一直是強硬派,所以也是他一直主張要打。

“高愛卿說的對,那現在派誰做欽差去宣大那邊跟蒙古人交涉,高愛卿可有人選。”

“皇上,我朝的欽差,應該是重臣,要不老臣跑一趟吧。”高拱很聰明,知道皇上不會派他去,所以先把自己繞進去,然後再把別人拋出來,這樣顯得他是大公無私,不會有什麼閑話。

“啟稟皇上,此事萬萬不可,想那蒙古人是什麼身份,高大人是我朝首輔,豈可自降身份去跟異族討價還價,依微臣所見,應該派一部尚書前去即可。”搶著說話的是第一個出來發言的那個二品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