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作者:劉春
喝酒的罪狀很多,其中一條是酒後失態,誰誰誰酒後胡言亂語,誰誰誰大酒後儀態不端,這樣的故事經久不絕。對,大家也就把它當故事,說的人,聽的人,誰也不把它真當事。喝酒嘛,圖的就是一樂,都文質彬彬溫良恭儉讓,都政治正確發乎情止乎禮儀,也不好玩。
我甚至認為,無傷大雅的失態失語,正是喝酒之樂的一部分,它讓一場酒會擺脫了日常禮儀的約束與負擔,讓參與者充分釋放,讓旁觀者捧腹大笑,一場酒的高潮,常常來自一個小小的“失誤”;而一場大酒的美名,也常常來自對於這些“失誤”的一次次添油加醋的傳播中。
喝酒的人話多,酒後的話千萬別當真。當然也有當真的,比如曹雪芹,非把人家焦大酒後的話當真寫出來,讓我們知道了一個詞“爬灰”,還知道賈府的門口有對幹淨的獅子。借酒話草蛇灰線,曹老師多少有些不厚道,跟我的朋友陳曉卿一個毛病。我有一回喝特別大,後來陳曉卿據此當真編了一個段子,說我拿起電話就撥給老板,首先表了一通決心溝通了一堆感情,然後大誇了公司的業績,最後語重心長地鼓勵道:這幾年你幹得不錯,不過還要繼續努力啊!電話那頭,老板非常謙恭地答道:是是,我一定努力!這個段子肯定是假的,但聽多了我都懷疑自己是否真這麼說過,因為酒後忘事的話我還是說過的。
記得有次深圳大酒,第二天中午掙紮起床,突然接到遠在北京的老領導電話,寒暄幾句後,詢問我們中午在哪兒吃飯,弄得我一頭霧水,原來頭天晚上我酒後和他聊了很多,並熱情洋溢信誓旦旦約領導第二天不見不散。瞧,這下糗出大了,看來喝酒可以,桌上失態失語也可以,但最好酒後就不要打電話了,尤其不要給領導打電話。
每個愛喝酒的人,都有在酒桌上“失態”的故事。酒過三巡,有的滿嘴髒話,十分江湖;有的攬胸摟背,把心窩子掏了又掏;有的深情交流,弄得兩個大老爺們執手相看淚眼。平日裏十分嚴肅的大哥,喝著喝著突然光起了上身;一個非常內向的兄弟喝美了,突然單腿跪地,挨個敬了一圈;木瓜燕窩吃完後,一哥們兒興之所至,把木瓜盅當白酒杯,一盅盅大口開喝起來;還有一朋友,天生喜劇範兒,每酒必有樂兒,最典型是喜歡打包,把白酒和雞湯合起來打包,把花生米放果盤裏打包,有一回,我親眼看見他把一盤湯湯水水的肉菜,倒進新買的夾克衫裏,打包而去。
一個“失誤”的酒局,帶給我們很多歡樂,也帶給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我有一個朋友黃震,酒後嗓門奇好,尤其唱陝北民歌,當真是穿雲裂帛繞梁三匝,每次清唱,都震驚四座。但要是沒喝酒,他幾乎張不開嘴。詩人李白,從其作品看幾乎每酒必大,“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如果不是酒後吹牛,那也絕對是醒來後悔的酒話,卻成就了一篇名作。有一次,我看一個三峽移民的紀錄片,縣長和鄉親大碗喝送行酒,酒到酣處,突然起身,對著鏡頭做了一個很長的演講,那個四川漢子的一席酒話,慷慨悲壯,情真意切,讓電視劇前的我們熱血沸騰熱淚長流。從那以後,我常常要我們的攝製組學會和采訪對象喝酒,可惜的是,我再也沒看過那麼長那麼好那麼感動的酒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