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把握分寸,退進自如(2)(2 / 2)

古代一位哲人曾說過,世上有兩種人,刺蝟,狐狸。刺蝟遇事隻有豎起刺這一招,而狐狸卻可隨機應變。其實,論進退,又何嚐如此?“刺蝟”隻是一味進,或一味退,走極端。而“狐狸”卻依情況不同實施措施。難怪哲人說,像狐狸的人做事容易成功。

眾所周知,戰場上從來沒有常勝將軍,隻有做到進退自如,能屈能伸,才能笑傲江湖。在我國古代有許許多多的曆史人物證明了這一點,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勾踐和韓信了。越王勾踐在經曆了亡國之痛後,能夠放下身架,親自到吳國為奴,侍奉吳王;同時背地裏臥薪嚐膽,勵精圖治,增強國力,終於在十年後一舉消滅了吳國。韓信在早年流亡落魄時屢屢遭人欺負和奚落,更有甚者曾受到潑皮無賴的當街故意為難和挑釁,在眾人的恥笑聲中遭遇了胯下之辱,但是韓信用他日後的成就證明了,能受得了奇恥大辱的必是蓋世狂人,能屈能伸的才是大丈夫。

因此說,進退之道確實是一種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懂得進退,方能出奇製勝。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了更好地前進而後退,不是膽小鬼的懦弱,而是聰明人的智慧。

浙江湖州有一家燈具廠,為了尋求新的發展也曾采取了“退卻”戰術。幾年前,燈具發展很快,尤其生產民用裝飾燈具的廠家較多,而浙江湖州燈具廠則“你進我退”,主動轉向去攻工礦燈具開發,而且這個係列品種還很齊全,很快占領了一方市場,創出了很好的效益。

許多企業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以退為進的同時也就從而降低了風險,搞活了企業,占領了市場,減少了積壓,贏得了效益,使企業步入了一片新天地。因此,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應根據麵臨的市場形勢,靈活運用進退策略,亦進則進,亦退則退,才是市場頹勢下有效的應對之策。做人處世也同樣如此。

屈是為了伸,不屈難以伸展。人們做事當進退自如,能屈能伸。伸於當伸之時,是一種做事的智慧;屈於當屈之時,更是一種做事的大智慧。屈不是讓人不思進取,頹喪沉淪;屈是為了保存力量,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策略和道路,以求更大的伸展。隻有能屈能伸的做事手段,才是成就大事的法寶。

5、剛柔相濟,能方能圓

太極拳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練習太極拳的人都知道,練習時要求動作輕靈圓活,起落、旋轉、運化皆從圓形中來,還要求剛柔相濟,蓄發互變,氣沉丹田,陰陽並用。待人接物也應遵循此理,無貪無妄,隨機應變,圓轉自如,豁然貫通;柔中寓剛,隨屈就伸,輕沉兼備,不丟不頂,屈中求直。一個人無論在家庭或是在社會上,處事應圓通,輕靈瀟灑,剛柔相濟。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永恒的強者,同樣也不會有永恒的弱者。世界上水最柔,然而水能以柔克剛,水滴石穿。柔忍有術,乃是人生存之道。人,太柔就委靡,太剛就會折斷。真正的人生一定要是剛柔相濟的人生,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如果你想要真正地做到剛柔相濟,而且剛柔適度,是特別不容易的,要善於審時度勢,恰當應對。因此,為人處世,要立於不敗之地,一定要學會剛柔相濟,而且還要剛柔適度。

春秋末期,子產是鄭國出名的宰相。鄭國是一個小國,國力甚弱,要想在大國林立的空間求得生存,增強國家的實力刻不容緩。子產提倡振興農業,興修農事,同時征新稅,以確保有足夠的軍費供應和給養。

在為政上,子產剛柔並濟,以柔為上,柔以製剛。新稅征收伊始,民眾怨聲四起,沸沸揚揚,甚至有人揚言要殺死子產,朝中也有不少大臣站出來表示反對。子產毫不理會,也不做過多的解釋,而是耐心等待事態的發展。他說:“國家利益為重,必要時自然要犧牲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我聽說做事應當有始有終,不能虎頭蛇尾。有善始而無善終,那樣必然一事無成,所以,我必須將這件事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