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日,基督紀元,一九零四年,日本帝國的大元帥,朝鮮前敵軍總司令兒玉源太郎,發出了迅速執行推進命令,不得有誤的號召。要求各部隊在一周之內,就全麵實現新作戰方案規定的位置。
野津大將的日本第四軍,首當其衝,成為作戰的急先鋒,在天皇的鼓勵下,在兒玉元帥的督促下,第四軍官兵已經迅速從先前的戰敗頹廢情緒中緩和過來,煥發出了青春活力,為第三軍和乃木大將報仇的呼聲,在軍中響徹。所以,他們及時地派遣了騎兵部隊,在空軍偵察隊的指引和掩護下,迅速地搜索前進,恢複了全州的占領,從東南方迂回,沿著錦江的幹流河道前進,又閃電般地推進到了大田,在這裏,他們遭遇了中國新軍的偵騎,雙方發生了戰鬥,中國新軍很快就轉身逃跑了,於是,日軍追逐,一直追了三十多裏,當中國騎兵坐車船逃過錦江以後,第二天,日軍騎兵搭成了木筏,隨之而來,不久,大隊的日本騎兵增援上來,於是,日軍前鋒勇敢地向清川城進攻,騎兵第35大隊102中隊的一百二十三名士兵,在中隊長阪田世加的帶領下,不費一槍一彈,就從清川城的東城門進入,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日本第三軍拚命作戰也沒有完成的任務。
班哉班哉的呼聲,在清川城回蕩,日軍的軍旗,在城牆上飄揚,意氣風發的騎兵部隊,已經繼續向西麵的地區探查道路和消息了。
“中國新軍不過如此!”
“是啊,他們的槍法也很一般,”
“我們在大田就擊斃了好幾個中國兵呢。”
“不對吧,他們好象是朝鮮人,傳真朝鮮的軍裝啊。”
“不管怎樣,隻要是敵人,就是中國新軍!”
那些人當然是朝鮮軍隊,打著中國新軍的旗幟,穿著同樣的衣服,目的在於恐嚇日軍,也為偵察的朝鮮軍壯膽。結果,在接觸戰中,朝鮮騎兵軍被擊斃十幾人,擊傷七人,不得不按照計劃迅速撤退。日本軍隊則傷亡六人,體現了兩軍在訓練強度和水平上的明顯差異。
三天以後,日本的空軍偵察隊已經在清川城西北一百餘裏的天安城上空盤旋了,而地麵上,日本的騎兵部隊正興高采烈地揮舞著軍旗,向自己的戰機歡呼。
第四軍野津道貫大將,將部隊迅速向前推進,考慮到遭遇中國軍隊反擊包圍的可能性,他將預備師團拉到了第一線,該軍的預備第一師團跟隨著騎兵部隊,在十三輛坦克的掩護下,進占大田鎮,預備第二師團,則直接衝進了清川城。成為它的新主人。
當天安城也落到了日軍手中的時候,野津大將終於放心了,看來,中國軍隊即使真的要作戰,也不會立刻就進行。他指使預備第二師團的一旅團向前推進到天安鎮,自己將軍部搬遷到了大田。隨之,作為第四軍的主力,木越中將的第五師團就進入了大田。
這樣,第四軍的全部人馬,第5師團師團長木越安綱中將,第10師團師團長安東貞美中將,後備步兵第10旅團,兵站部後備步兵二大隊,後備第3旅團,及後備第11旅團。獨立第19師團,第二十師團等,都趕到了指定的地點,占據了西至天安鎮,東南到全州的廣大地區。
日本第一軍,司令官黑木為禎陸軍大將,參謀長藤井茂太少將,同樣將部隊補充到了十六萬人,隻是由於添加了運輸部隊和工兵旅團,人數比第四軍稍多。擁有的部隊是:近衛師團(師團長淺見興中將),第2師團(師團長西寬二郎大將),第12師團(師團長井上光中將),兵站部後備步兵十二大隊,同騎兵支隊,炮兵各一中隊,並同工兵若幹合為第二十四師團,該軍的預備師團已經到位。
從釜山出發,第一軍在嚴厲的黑木大將的率領下,陸續渡過洛東江的數條支流,架設了橋梁,然後揮舞大軍奔馳,先經過了密陽,將之建築為第一軍的前進基地,然後,到達金泉,接著,在飛機的偵察和騎兵的哨探順利進行以後,前鋒部隊迅速向西逼迫,長驅二百餘裏,占領了忠州,在那裏,和留守的朝鮮軍一個旅團進行了激烈戰鬥,日軍付出了四百多步兵,三十多騎兵的代價,朝鮮軍被擊斃數百人,第二天,朝鮮軍敗績,爭先恐後向西北潰退,第一軍追擊,卻不料朝鮮軍很狡猾地化整為零,四散逃命,使日軍少有斬獲。
黑木大將以忠州為新的兵站基地,派遣部隊繼續西進,一直前出一百多裏,進抵朝鮮漢江上南北向的兩條支流,因為那兩條滯留呈現出絕對的南北向,且幾乎同源於一處,看起來就是天然的東西地理分割,日軍騎兵巡視了江岸,設置了哨所。第一軍曾經在平壤城下被打得大敗的前鴨綠江兵團的主力近衛師團,得到了恢複,淺見興中將占領了忠州,第一軍的其他師團,就散布在忠州以東的數十平方公裏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