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山岩元帥終於來到了平壤城外,用望遠鏡子窺探著中國軍隊的陣地,一麵觀測,一麵評價。他威嚴的氣度,漂亮的元帥服裝,讓所有跟隨出行的日本官兵一個個噤若寒蟬,戰戰兢兢。
“不錯,中國新軍的城防係統很堅固,做得很好。”目空一切,居高臨下的心態,使元帥並不妨礙對中國軍隊的準確評價,好象是一個高明的老師,在欣賞著小學生的作業,誇獎你的好,並不是完全讚賞你,而是一種輕蔑。一種欲擒故縱,欲抑先揚的手段。
果然,元帥冷笑著說:“和他們的祖先一樣,都是善守的將軍,不是敢於野戰的大將。我真奇怪,漢唐天朝的身影,怎麼再也聽不到了?”
元帥把前鋒部隊秋山好古的失敗,當成了他以騎兵猛衝步兵城池的愚蠢指揮。對中國軍隊的野戰能力,非常懷疑。“滿洲人的精銳鐵騎,被我們八年前證明,不過是好事者的信口開河!”
“元帥,韓國漢城第三師團到了,”
“好,讓他們的將軍來見我!”
“嘿!”
第三天的中午,日本軍隊和他們的盟友韓帝國的軍隊,已經聚居起來十萬大軍,將平壤城完整地進行了環狀態的包圍。主力是大山岩元帥的日本鴨綠江兵團核心的日本第一軍黑木為楨大將,參謀長藤井茂太少將的部隊。總數是三萬。
元帥的布置相當精彩,以主力在東部隊突擊驅趕,壓迫中國軍隊向城中退縮,然後,再占領了附近的高地,對城中敵人進行炮轟,迫使中國軍隊突圍向西潰退,那麼,在西部很零散的韓國軍隊,就可以起到很重要的阻截作用,大量地殺傷中國人。
幾乎是圍城缺一的日本版,大山元帥很精於戰略謀劃,他的暫時參謀長是內山小二郎少將,年輕的少將是日本皇軍小有名氣的戰略家,倍受天皇和元帥的寵信,他們直接指揮下的日本軍隊有兩支,一是第一軍。管轄之下的日本軍隊有:近衛師團(師團長淺田信興中將),第2師團(師團長西寬二郎大將,後換為西島助義中將),第12師團(師團長井上光中將),兵站部後備步兵十二大隊,同騎兵(支隊長秋山好古少將),炮兵各一中隊,並同工兵若幹。
第二部分是鴨綠江軍兩萬八千餘人,司令官川村景明陸軍大將,參謀長:鬆永正敏少將。所管轄的部隊有:第11師團(師團長鮫島重雄中將),後備第1師團(師團長阪井重季中將),後備第16旅團。
韓國的漢城方麵,也調集了相當的部隊歸於大山元帥指揮,其實,整個韓國的軍隊,已經在日本人的控製之下。韓國的正規軍,目前經過大半年的整編和日本軍隊的武器裝備供給,日本方式的訓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總數達到十五萬的韓帝國兵團,在漢城就聚集了四個師團,三個獨立旅團,其首席的顧問和訓練總監都是日本人,每一個師團或者旅團的參謀長一職,照例由日本軍官來擔任。
韓國第一師團,第二師團,第三師團,第四師團,目前已經到達了平壤前線,獨立一旅,二旅正在運動過程中,韓國的第五到第十師團,正在後方逐漸往西運動,一部分將擔當物資運輸和保護的部隊,一部分繼續上前線作戰。
為了便於控製,韓國的師團級別雖然高,其具體的士兵編製並不多,基本上一個師團就是一萬人。
“進攻吧!讓韓國一師團來!”元帥命令道。
守城必守山,是中國軍隊的宗旨,也是日本人要拿下平壤的障礙,周邊的高地是日本軍隊必須取得的。
“炮兵準備!”
日本的炮兵部隊能夠趕到前線,是大山元帥所興奮的,也是他放膽進攻的底氣。
“可惜,兒玉將軍沒有來!”
日本總參謀長而玉源太郎,是公認的日本第一使用大炮的專家,就連一向傲慢的大山元帥,也不得不佩服。
通訊兵將電話線架起來,使元帥得以直接和韓國第一師團的樸知敏少將通了電話。那邊,韓國少將頭如搗蒜:“嘿,嘿!嘿!”日本式樣的軍事訓練,在軍官們的印象,遠比士兵要強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