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國公使凱特林勳爵在大清帝國的天津城,也即直隸總督區的首善之地被一群滿洲新軍官兵毆打並且致傷嚴重的事情,確實是一個嚴重的政治事件,無論對於滿清帝國,滿洲新軍,還是德國,俄羅斯,日本,等等國家,都有重大的意味。
被監視居住的德國外交團人員總共有七十多人,含兩名參讚,三名高級秘書,一名武官,若幹名警衛人員,一些家屬等。最高領導人自然是公使大人了,被包圍形同監禁的日子是痛苦和屈辱的,這種情況被原封不動的故事基調,添油加醋的敘述技巧,在長篇大論的電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渲染。
確實,即使不用文學手段,春秋筆法,中國新軍也夠惡劣了。公開侮辱一個西方大國的外交官,讓所有的大國,都開始譴責中國新軍。
德國政府自然是第一個強烈地抗議的了。首相親自出麵,召開記者招待會,向各國政府揭露滿清帝國某部軍隊的野蠻行徑,進而言之,將滿清帝國宣揚為禍害世界法則的惡魔,政府還開動了各種各樣的官方機器,對滿清帝國,滿洲新軍進行了義正詞嚴的聲討,柏林城召開了二十萬人的官民大會,頭麵人物紛紛上台演講,就連號稱社會主義政黨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都鼓動成員參加保衛德國尊嚴的大會,甚至幹脆鼓勵工人和黨員參加德國正規軍,以準備將來的對清戰爭。會後,德國人還舉行了著名的柏林之春群眾示威遊行,前麵是軍隊群眾,數萬軍隊列隊,攜帶武器大閱兵的架勢,後麵是其他各色人等的烏合,遊行的人數多達四十萬人。
在德國各地,都因為外交官被羞辱的事件而憤怒了,按照魯迅先生的用詞風格,應該說是“出離”憤怒了。許多城市模仿柏林的形式,發動群眾,煽動對清帝國的仇恨。
所有這些事情,都發生在德國街道凱特林公使被毆消息傳播到的第二天,第三天,因為時區的關係,德國有更多的時間來消化理解這樣的問題。從而做出激烈的反應。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也許是這幾天脾氣最大的人,他穿著一身大元帥的戎裝,腰間挎著戰刀,別著小手槍,活象一個臨戰的前線軍官,在宮廷裏健步如飛,殺氣騰騰,不管是誰來請示彙報什麼的,都要用冷酷的目光狠狠地盯他幾秒鍾,直到那人俯首示弱。
“不要說這些費話了,回去準備你的戰馬和軍裝,還有戰刀,步槍,將軍,隻有拳頭和牙齒才能讓野蠻而愚昧的滿清帝國知道德國的威力!”
“不要這樣,立正!向後轉!”
皇帝用軍隊中的口令來處理國務,讓宮廷中的行政效率提高了許多。凡是不符合皇帝意願的人,包括文官,女官,都被皇帝的軍令修理得暈頭轉向。
“我們應該立即向滿清帝國宣戰!”皇帝揮舞著胖胖的拳頭,教訓著臉色鐵青的大臣和將軍們。“海軍艦隊立刻集結起來,向西太平洋地區運動,集結在膠州灣的分艦隊立刻衝向天津,隻要有可能,立即用炮火去警告清國人!”“還有陸軍,參謀本部的計劃要修改,我們要調遣一支最大的海外遠征軍,去東方,去亞洲,去滿清帝國,我們要徹底地打敗滿清軍隊,將他們全部殺死,一個也不留!那個小辮子的尿床皇帝和他那個陰險的老媽,都應該被逮捕和處死!”
皇帝在幾天之內,頒發了無數個嚴肅的命令,其主題全部是針對中國人的。
“這簡直是在毆打我們全體的德國人民,在毆打我們每一個人,也包括朕!也包括你們!”
皇帝的想象力肯定十分豐富,而且,“通感”的能力很強,想象到凱特林的悲慘模樣自己的臉好象立刻就腫了起來似的。
德國首相皮洛夫很有些矛盾,甚至有些暗暗的喜歡。因為他是溫和派,盡管在對外擴張的問題上,毫不猶豫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夥。德國參謀本部的那群元帥將軍們要求和俄國的聯合意向已經醞釀得很久了,付諸實施的談判步驟進行了好幾輪,得知了情況的首相曾經極力反對,他認為,這會刺激中國新軍,得不償失。可是,皇帝和將軍們都不聽他的,就連內部大臣們也對他很不滿。現在,中國新軍強烈反應,正是他的見解得到了驗證之時,一種得意在心目中悄悄地起伏著。
不過,他承認,目前采取的方針基本上是對的,那就是,疏遠中國新軍,竭誠對俄友好。
從德國的戰略環境來看,是不太舒服的,法國和俄國,都是世界上一流的陸軍強國,盡管倆國家在四十多年來都先後遭受過嚴重的挫折,可是,元氣和實力都在,戰爭的潛力大的令人發指。
一九零零年夏天到一九零二年的春天,俄羅斯遭到了中國新軍毀滅性的軍事打擊,百萬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的消亡,已經宣告了俄國在歐洲發言權的取消,它的力量對付中國新軍尚且不足,麵對虎視眈眈,素質極佳的德軍來說,自然形不成多大威脅了,至少在二十年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