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風也很讚成栗雲龍的理智,對他的構思做了詳細的補充和開拓,兩人商議了一些時間,就發出了對韓的新電文。
這也是中國新軍對外的第一次最後通牒,也是曆史上十次最後通牒的開端。
電文裏,栗雲龍先譴責了韓國皇帝,說他是個自大狂妄的傻瓜,滿洲新軍雖然是大清帝國的一部分,更具有自己獨特的地位,所以,和任何一個國家談判都是對等關係。誰要是敢於蔑視這一點兒,它就將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栗雲龍要求,中國新軍必須在最近的時間內就能夠實施對韓國的軍事援助。否則,就將修改對韓方略,實施第一條選擇,以大軍進駐韓國,切實幫助韓國的發展。電文提出了一個最後答複的期限,三天。
中國新軍在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沒有費多少思量,顧忌到多少事情,反正敲打下韓國和日本,還是有實力的,那種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心情,非常之爽,栗雲龍對歐陽風說,以後,咱也多來玩玩這個把戲,讓列強知道個中滋味。
最後通牒當然帶著嚴重的威脅利誘意味,強盜邏輯,意思是,韓國小不點兒,老子要幫助你,給你麵子,你居然不給老子麵子?好,老子要揍你了。小心點兒,我數,一二三。要是你服輸認軟乖乖地聽話,老子也許還可以給你重新做人的機會。
最後通牒的附件中,栗雲龍也開列了新的條件,表示願意就援助的形式進行修改談判。不過,那需要韓國更高級別的官員前來,或者是允許中國新軍派遣高級官員到韓國去。
最後通牒首先傳到天津,然後才轉往漢城。
中國新軍等待了兩天,然後得到了韓國政府明確地回答,“韓國皇帝和政府,將為捍衛自己的獨立和領土主權而戰,它有能力解決本國的問題,不需要更多的國際援助,韓國是一個新近獨立的帝國,視獨立和主權為生存的第一目標,絕對不放棄。”
這個消息傳到奉天城的時候,還附帶著韓國駐清公使金允中先生個人的歉意以及建議,他的歉意是,想不到本國政府這樣冥頑不化,不知道天高地厚,把好好的一個清韓關係修複的機會給弄沒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樣丟失,實在太可惜,也說明韓國的皇帝實在愚蠢不可及。他的建議是,立刻進兵鴨綠江,以武力迫使韓國政府屈服。實際上,是以壓力迫使日本讓步。
栗雲龍接受了金允中的建議,決定真的采取行動介入朝鮮半島了。
他發現,朝鮮半島的局勢,比他想象的要複雜,原來以為隻要隨便架上幾門大炮吼上幾聲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居然以最後通牒的形式還無法解決,足見,以前的構思有些簡單。還是金允中說得對,如果要重新奪回韓國的勢力範圍,必要使用武力,隻有武力才靠得住。
栗雲龍沒有想象韓國君臣在拒絕中國新軍的最後通牒那種矛盾的心情,但是可以猜測,日本人在東京和漢城那種咬牙切齒,惱羞成怒的模樣,最後通牒實際上就是給日本人下的,日本人咬牙接受了挑戰。
栗雲龍決定,修改對韓國的政治方略,原來是援助,進行軍事貿易,出售給它五萬到十萬支步槍,一方麵清空倉庫裏沒有用處的庫存,盤活物資存量,一方麵賺取些外快,積累東北地區工礦企業發展的資金,現在,他改變了主意,從韓國方麵取得金錢利益的思路不變,但是隨著心情的不佳,修改為搶劫壓榨方式。
臘月十一日,栗雲龍在奉天城進行誓師大會,調集了軍團部的直屬部隊,已經完成剿匪任務的第二軍大部,特別是騎兵部隊,炮兵部隊,進行了大規模的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