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章,八一鋤頭行動(中)(1 / 3)

這一夜,戰鬥自始至終沒有平息,直到第二天拂曉。

俄軍沒有成功,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以後,失敗撤離了。

在中國軍隊的壁壘後麵,還有兩道壕溝,也埋設了尖刺木簽等物,跌落下去還興高采烈的俄軍絕大多數被刺殺。夏季單薄的衣服使他們遭到了無法承受之創。

能夠堅守住陣地不丟,還要感謝鎮子裏的百姓,是他們果斷地,自覺地跑過來,用扁擔,鋤頭,杈釺等勞動工具,實現了保家衛國的第二條用途,將僥幸衝鋒到鎮子裏的敵人殺死和驅逐。

是夜一戰,激烈危險無比,中國軍隊死傷二百餘人。

第二天,俄軍再次發動進攻,步兵的衝鋒和騎兵的結合堪稱完美無缺,但是,在絕對不利的地形上,失分太多,戰術的優越於火力的時代也大有違背。勝利遙遙無期。

俄軍的損失是可怕的,除了第一天中午騎兵的千人損失以外,步兵旅的損失到了第二天,已經達到一千五百多人,俄羅斯軍隊號稱最精銳的部隊,竟然被中國軍隊一個新編營外加若幹土老百姓就殺得丟盔棄甲,傷亡慘重。

戰鬥在繼續,這一路俄軍沒有繼續西進,而是將力量都集中在這裏,氣得發瘋的智將伏裏齊科眼睛血紅,把這個不大的中國鎮子看做了埋葬自己偉大前程的惡魔島嶼,決心鏟除而後快之。

三天以後,當其他三路俄軍已經進抵哈爾濱郊區,和留守的中國軍隊激烈交鋒的時候,這一支俄軍還在鎮子的外頭悠閑地抽著造型獨特,身材巨大的俄國煙卷。

終於,炮兵到了,不僅是兩個步兵旅的炮兵連,還有後續部隊的一個炮兵營,總共有大炮二十八門,其中口徑在一百毫米的有五門。還有幾十門山炮,炮彈都很充足。

伏裏齊科少將迫不及待地下令攻擊,於是,在中國東北一個古老的自然鎮子外,一簇簇俄國軍隊聚集起來,準備發動致命的一擊。

方悅營長的眼前,是一片可怕的俄國高梁,無邊無際,還有敵人高高樹立起來的大炮,他知道,戰鬥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經過持續戰鬥,他全營的官兵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二還強,手下的所有戰士也隻有八百人,還包括許多老人,孩子。

數天戰鬥下來,鎮子裏的軍民已經付出了上千人的犧牲。

大炮怒吼,地動山搖,鎮子和堅固`的堡壘都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無數的人體被撕裂拋出戰壕以外,曾經堅不可摧的石碉顯得那樣可笑,鎮子裏的房屋全部被摧毀,沒有一座完好。

俄軍酣暢淋漓地宣泄著內心世界的憤怒,憂鬱,不安,挫折感,直到全鎮化為一片焦土,炮彈耗費殆盡才停止。

俄軍大搖大擺地,帶著狂歡的心情,以閱兵儀式般的隊列,踏上了老街基鎮子的土地。

一片廢墟,幾乎所有的浮土和磚石都被浸染成紅色,看不到幾個完整的屍體。

伏裏齊科少將懷著沉重的心情,在鎮子舉行勝利慶祝,也算是安慰戰死的俄軍之靈。突然。一聲清脆的槍聲傳來,少將愕然地搖晃了一下。

所有的俄軍都驚慌失措地扭轉了身體觀察,目光所及,聚焦在一片碩果僅存的石壁壘上,那裏,有一名中國士兵端著步槍,槍口還冒著嫋嫋的硝煙。

所有的信息都在通過各種渠道傳來,有些是舍生忘死的偵察兵,有的是僥幸逃脫虎口的百姓,還有被困在敵後的情報員發來的飛鴿傳書,一樁樁一件件,最後都彙聚到了栗雲龍的軍部。

軍部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去支援所有被攻擊和圍困甚至被屠殺沉浸在腥風血雨中的村鎮,新軍的首腦們有自己完整的計劃,在根本目標實現之前,一切都是枝節問題,都將不予考慮,雖然不能說象老街基鎮子一類的據點就是這盤大棋局中的棄子,最起碼,那不是事關重大的部分。

俄軍的進攻和規模之盛大,都在栗雲龍等中國新軍將領們的估算之內,也是追求之列,俄國地大物博,實力雄厚,遠非三戰兩戰就可以挫折其元氣,迫使其作出相當重大的,原則性的讓步,俄國沙皇不是中國的滿清政府,前者在歐洲列強的競爭機製中得到了極大的鍛煉,與世俱進,實現了社會進化,其統治集團始終保持了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強大的自尊心,所以,他們盡管也不斷遭受許多困難和挫折,卻始終是歐洲和世界的強者,在十九世紀開初的拿破侖戰爭年代,甚至成為埋葬那個歐洲千年不遇的軍事天才雄心壯誌的墳墓,數十年間,俄國是世界的主宰之一,如果說英國自七年戰爭(1756-------1763)的勝利完全稱王稱霸於海洋的話,俄國則以四國同盟的形式控製歐洲大陸四十年。所以,無論曆史如何變遷,有這強悍CPU核心動力的俄羅斯,都不能脫了北極熊的威猛形象。後者則不同,一家獨大的政治軍事格局雖然使滿清帝國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幾乎沒有天然的大敵,卻逐漸使之驕奢淫逸,統治集團在以儒道愚弄百姓的同時,卻不得不同時受到愚弄,正應了孟子的那句話,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當然,也許在事實上,大清帝國的擴張終止除了其封建主義的固有弊端外,還有一個有別於俄羅斯的特殊原因,少數民族政權的自卑感和危機感,使他們更多地關心國內而不是相反。一代不如一代的窘境在生理和心理上腐蝕了滿清大帝國的內核。所以,在中國新軍看來,要打敗俄國,迫使之委曲求全,就必須真刀真槍地硬碰硬,把它打痛了,打怕了,打萎了,為此,中國新軍休整了幾個月,一麵加強自己,一麵也是給沙俄時間,讓他們從容不迫地調兵遣將,栗雲龍們期盼著一個大規模的,甚至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爆發的近代兵器使用以來的超級大會戰。一戰決生死,決出中俄兩國人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命運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