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上,各部隊各軍官都走馬上任,開始履行責任和義務,栗雲龍的主要工作不僅在於協調各方的事務,化解矛盾障礙,增加效力,更多的是來管理訓練事宜。
這時最缺乏的是骨幹力量,坦克營的老兵被抽調向各個單位,以至於營長榮美爾叫苦不迭,怨聲載道,不過,這時的坦克部隊基本上沒有作戰任務,訓練量也沒有,有限的珍貴的油料是消耗不起的,隻能暫時停止訓練,這樣,也給了其他部隊,尤其是新兵的訓練提供了有利條件。
部隊的整編過程其實就是各部隊擴張的過程。經過戰鬥,各部隊都有損失,有的連排建製幾乎癱瘓。於是,部隊在各城門都打了旗幟,向市民和進城來的農民們宣布招兵買馬的意向。並且還派出騎兵營的部隊到城外各地去做宣傳。因為部隊的嚴格紀律,對老百姓們的友好態度,特別是在城中公開審判並嚴厲懲處了犯罪分子,就在老百姓們的心目中確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大亂之中擔驚受怕的老百姓們的要求是極其低下的,隻要能保住性命,隻要能活下來,有一丁兒的飯吃餓不死,就是天大的造化了,所以,他們將消息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並且,很多年輕力壯的人都到各招兵點兒去報名參軍。先開頭是每天五六百人,再後來是每天上千人,到了十天左右,了解了情況的栗雲龍趕緊砸住口子,不再招兵。因為,招太多的兵,超過了消化吸收的能力,根本不行。並不是官兵越多越好的,因為要考慮到訓練的能力,教育的能力,後勤保障供應的能力。
步兵三個團的訓練非常緊張,也非常辛苦。栗雲龍親自出馬,在隊伍裏示範表演,各個訓練的教官多是坦克營的老兵,自然不敢馬虎,而麵對嶄新的訓練方法,前義和團戰士,前小老百姓們也又新奇又激動,堅持訓練著。
訓練的內容不多,但是,要求非常嚴格。部隊解散集合,軍列式,體能,舉槍瞄準,跑步,有的很簡單的步驟都要求官兵們做很多很多次,為的是使他們立即形成戰鬥能力。白天,他們頂著炎炎烈日進行訓練,夜晚,還抽出時間來學習,軍官們講座,主要是回答一些疑問,什麼是機槍,它們怎樣發射,步槍的射擊理論,射程,炮彈的種類,炮兵的威力,怎樣去躲避敵人的炮火等。這是最基本的軍事知識,同時,也夾雜著政治思想工作。完全按照栗雲龍的觀點,建立官兵們的信仰,主要是對祖國,人民,獻身等概念的理解。
普通官兵的訓練主要是體力上的,也有思想上的,而中上級軍官的訓練就更上層樓,更辛苦了。不過,軍官們除馬鴻溪外,都是下層百姓們轉化來了。對艱苦樸素的生活非常能夠認同,能夠堅持。
步兵團的官兵人數達到了兩千五百人,主要是增加了一個預備營。這樣,三個步兵團的總人數是七千五百,加上新組建的師部警衛部隊兩個連,一共是八千,騎兵營一千,後勤團一千五百,補充團三千,坦克營若幹,基本的中國新軍部隊為一萬四千人。
栗雲龍盡管嚴格訓練著步兵團,看到了積極行動,士氣高昂的部隊進步,還是痛感到要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的不足,他的心裏一直癢癢的,當聽到了軍事情報局局長龍飛的情報彙報以後,他心急如焚地找到了政委,要求進軍天津。
“政委啊,我們再也不能耽誤了,否則,大好的時機就會錯過了。”
“我也是這樣想的。”政委不冷不熱地說。
“那還不就得了?我們什麼時候進軍?我已經設計好了方案。”栗雲龍大喜。
“可是,我們的步兵還是軟肋,我不敢相信他們在和八國聯軍的戰鬥中能夠以一敵一。”
“可是,我們有坦克啊,隻要坦克開道,我們的步兵並不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在戰鬥中,他們自然會成長起來的。”
“兵固然是打出來的,可是,我覺得,一旦展開對天津的進攻,我們就將付出很大的代價,以我的意思,還不如在北京城就近戰地訓練,提高官兵的素質,等三個月以後,我們的步兵具備了最起碼的能力,我們再向東進攻尋求主力決戰。”
“可是,那時,鬼子都嚇跑了。”
“我不覺得,師長,你想,八國聯軍那麼多人,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你覺得他們會嚇得逃竄回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