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古禮七步詩(1 / 2)

遏雲歌響清,回雪舞腰輕。隻要君流眄,君側國自傾。小樓歌舞,美人畫河山,醉臥憑欄側。

劉秀環顧,沒有幾個熟悉朋友,皇族宗朝覲宴會,葉叢雲是皇親國戚理應到場,卻是沒有見到這個義妹,心中不痛快越發覺得無聊了,幾杯水酒下肚竟是微醉,昏昏欲睡。

“臣有事啟奏。”禮部尚書,狀元楊文琳在推杯換盞之際,很是掃興來了這麼句。

秦皇臉上有點不悅,一閃而逝,大秦三省六部有左右丞相領文武百官,六部是丞相節製,按理說左右丞相不分層次都有權利管理六部,可老話說的好了,一山不容二虎,事實上是左右丞相分刮了六部,平日裏相安無事,政務處理各安其道,井井有條,但葉離和陳鴻飛是尿不到一個壺的,經常是為一點點小事鼓弄黨政,據說陳鴻飛私下裏稱呼葉離是葉太監,因為隻是太監在皇帝耳朵邊倒弄是非,吹耳邊風。

這些弊端秦皇心知肚明,卻是不予理會,帝王心術高明處是平衡,六部一個人說的算了,皇帝還能睡的著覺嗎?楊文琳這個禮部尚書就是葉離一方的,秦皇雖然不悅也沒有發作,談談道:“愛卿何事啟奏?”

楊文琳道:“今年北方雪災,祖宗禮製,朝覲後不應有大慶祝,以表示帝王哀悼,不知三月初春獵陛下如何安排?”

劉秀心中覺得不對,往年朝覲宴會大家都是其樂融融,縱然有大事也是宴後的再說,現在挨個的上書陳表,楊文琳這種處處講禮儀懂規矩的人,骨子裏透著中怪異,這種小事用得著現在說,明擺著給父皇添堵嗎?

秦皇聞言若有所思,看了眼葉離微微點頭,饒有意味的道:“春獵是老祖宗的定下的規矩,不宜更改,北方的雪災不是多麼嚴重,一切照舊方顯大國風範,隻是儀仗可以適當消減。”

“如此臣明白了。”楊文琳不緊不慢的退了回去。

“老狐狸又壞老夫大事。”陳鴻飛本想借機勸諫,取消春獵,好趁勢上書提早大廷議,就太子空懸一事逼迫皇上讓步,即是秦皇不讓步,這件事也是擺在了明麵上,朝廷唯有劉京尚且顧忌一二,入主東宮可以說是近在眼前了。

添酒換燈重開宴,氣氛變得安逸,三大藩地的小王爺,宗室皇親相互紛紛敬酒,劉洪,劉京忙的不亦樂乎,劉秀這裏也有人敬酒卻隻是過場,杯中酒盡,人亦快步離開。

“風臨小林拂翠柳,紗窗孤影對月影。一朝功名報朝廷,粉身碎骨尤不足。”有文官大醉,狂飲杯中酒吟聲賦詩。

秦皇淺笑,這種放肆舉動是樂意見到的,說明大秦盛世繁華,是文功武治的象征。

“李大人好詩,好個一朝功名報朝廷,粉身碎骨尤不足。我輩讀書人當如此,老夫今個也聊發少年狂一回。”胡須皆白禮部老侍郎司馬老大讚歎,一擼袖子,灌了口酒,用那老太太裹腳布般嘶啞的聲音,沉吟道:“悲呼,歎呼!遙感昔日,上古兵戈肆虐,屠戮江山,幸天降大秦,烽火滅,狼煙熄,橫掃六合,一統山河萬萬裏!山嶽如朝,古往今來第一峰。”

“好,好,司馬大人不愧是中過探花的,這詞有古風意味妙極了,寶刀未老,風流不減當年。”這首詞自身是沒有嚼頭,但妙在它自頭到尾怕著大秦的馬屁,頓時有人站出來應聲。

司馬長空頂著醉紅的老臉,大笑道:“王大人繆讚,全是仰仗陛下的英明神武,老臣這才有此一作,論學問哪裏及狀元郎楊大人。”

“這老貨真是人老臉皮厚,什麼事都能扯上朝廷,扯上皇帝,我以前怎麼沒發現呢?”劉秀背地裏非議。

司馬長空是禮部侍郎,與楊文琳向來不對付,先前葉離上湊劉宿林一事,司馬長空也是一個跳出來反對,想借機出風頭,壓過楊文琳,取而代之。

“司馬大人這話對了,眼下是個好時機,不如請楊大人指教我等一翻。”也不知道是誰吆喝了一嗓子,眾人立時看向了楊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