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次戰役中,齷蹉的事情發生了,柘皋之戰是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也是宋、金紹興和議前的最後一次決戰。金軍戰敗後逐步北退,主帥張俊因爭功而忌妒劉錡,命劉錡先回,自己想與楊沂中耀兵淮上以顯聲威,當得知北退的金兵正攻打濠州時,又命劉錡率軍北上抗金。
由於輕敵,楊沂中、王德被金軍伏兵所襲而大敗,張俊、楊沂中、王德等驚慌南逃渡江,隻有劉錡“按部位,整旌旗,最後徐行”,駐軍曆陽,奏請準許後,才渡江回歸太平州,這也使張俊、楊沂中顏麵無存,自此對劉錡懷恨在心。
同年四月,高宗罷韓世忠、張俊、嶽飛三大將的兵權,劉錡因而自請退閑。由於嶽飛與劉錡私交甚篤,又覺得劉錡是軍中奇才,七月,盡管嶽飛請求高宗不要罷免劉錡的兵權,但劉錡仍被罷軍權,改任為荊南府知府。劉錡鎮守荊南共六年,治理有方,使軍民得以安居樂業。
其後,朝廷命召劉錡回朝,命他提舉萬壽觀的閑差,劉錡隻好暫借建康都亭驛居住。金朝議和使者將要來南宋和議,建康留守湯思退清理驛館等待金使,派人勸說劉錡移居到別試院居住,劉錡認為:讓自己搬到別試院,那庭院一定會打掃幹淨,家什齊全以待,且朝廷對自己另有安排。到別試院後卻發現“糞壤堆積”,致使劉錡羞憤難當,憂憤交加,病情加劇,吐血數升而死。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被劉錡嚇退的葛王完顏袖、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聚攏人馬後,又與敗退下來的韓常合兵一處,待天明之後,由韓常率軍挑戰。
第二日天剛亮,韓常領兩萬人馬到順昌城下叫戰。恰在此時,受嶽飛派遣增援順昌的先頭部隊五千鐵騎,也到達順昌城下,領軍的小將正是贏官人、長公子嶽雲。
韓常一看宋軍正在城外,頓時來了精神,想一雪前夜遭劉錡夜襲之恥。立刻摧馬上前,手擺方天畫戟衝向宋軍。
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贏官人嶽雲,見金將衝來,手擒擂鼓甕金錘與韓常戰在一起。韓常為金軍萬夫長,一杆方天畫戟也是威震金營,少逢對手,對眼前的小將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所以,一上來就是一個“寒光奪魄”,方天畫戟直奔嶽雲的哽嗓咽喉。
嶽雲何許人也?如何會輕易著道?他知道韓常這一戟勢在必得,所以,左手錘一個“摔打天門”,右手錘一個“秋風掃葉”,擂鼓甕金錘帶著風聲,“嗡”的一聲朝韓常攔腰砸來,這一錘勢大力沉。
這一下把韓常下了一跳,他沒想到眼前的這位小將,年歲不大,經驗非常老道。趕緊撤戟擋錘,隻聽“當啷”一聲,方天畫戟與金錘碰在一起,就這一下,韓常好懸沒從馬上掉了下來。
要知道,韓常既為金國萬夫長,的確有一把子力氣,否則,作為一員漢將在金國難以立足。這一次雖然在倉促之間擋了嶽雲一錘,若無一把子力氣,換作他人,不被震死,也要被震的抱鞍吐血。
躲開這一錘後,韓常勒住戰馬道:“籲……對方小將,來者通名!”嶽雲答道:“問我嗎?小爺家住相州湯陰縣孝悌裏永和莊,爹爹豎個字說:上嶽下飛字鵬舉,俺是他老人家的長子姓嶽名雲!”
“啊!你就是生擒蕭斡裏也的嶽雲!”韓常驚呼道。“不錯!正是小爺。”嶽雲堂堂亮亮地回答道。
韓常一見眼前的小將正是嶽飛的長子嶽雲,口中倒吸一口涼氣,心想:“勇冠三軍的蕭斡裏也都被他生擒了,就算我兩個韓常綁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對手。‘好漢不吃眼前虧’,我打不過你,用我的鐵騎勝你。”想到這,韓常一撥馬頭逃回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