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灰心喪氣回到家中,妻子王氏不解其故,謂曰:“官人何故垂氣?”檜曰:“遭侫人彈劾,不複相也!”王氏曰:“官人不必憂心,範宗尹、呂頤浩、朱勝非皆庸才,飛統兵禦外,未嚐敗績,最得聖寵,此為官人腹敵。”
秦檜曰:“非也!自太祖始,無武將權駭朝野。前有則平、平仲、介甫、君實、元常等,皆為文輔,檜與飛若車轅之二轂,無磕碰之虞,飛於我無害也!”秦檜的意思是:自從太祖以來,都是文官當朝,沒有武將權傾朝野的,趙普、寇準、王安石、司馬光、蔡京等人皆是如此,我與嶽飛好比馬車的兩隻輪子,不會碰撞在一起,嶽飛與我沒有厲害衝突。
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在世時,撻懶主持大金朝政。紹興五年一月,吳乞買去世,撻懶怕失去主持朝政大權,叫囂著以“和議為主,進攻為輔”的策略,即: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以長江為界,北方歸大金,南方歸大宋。完顏宜覺得剛繼大統,朝局不穩,任由撻懶叫囂,並讓撻懶署理南京,專管和議之事,借機將他排擠出大金政治核心。
撻懶力求宋金和議,並拋出“奉趙桓於開封”,威脅宋高宗趙構。二月,秦檜複官為資政殿學士;六月,又拜觀文殿學士、知溫州;紹興六年七月,秦檜改知紹興府。不久,又被任命為醴泉觀使兼侍讀、行宮留守,並暫去尚書省、樞密院參議政事。因為秦檜與撻懶正在構和,嶽飛打下商洛之地後,高宗讓嶽飛撤軍,緩解和談氣氛。
嶽飛撤軍東下,也是因為撻懶實施“和議與進攻並舉”的策略相關。撻懶一邊和議,一邊讓劉豫進攻南宋,目的在於提高和議籌碼;而高宗趙構讓嶽飛進攻京西路,是對撻懶的“以長江為界的南自南北自北”的和議條款不滿,也是以戰促和。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沙場上的將士都是皇家利祿場上的白骨。所以,再次回到朝廷之後,秦檜二次拜相,他把王氏那種見風使舵的圓滑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至於最後成為殺死嶽飛的一把刀。
花絮少敘,書歸正段。十一月,金兀術見嶽飛移軍東下,中線空虛,便糾集劉豫合兵,向襄漢地區猛攻。說是金人進兵,實際是讓劉豫自行其事,金兀術率兵在黎陽見機行事。回師鄂州的嶽飛,命王貴領楊再興、高仲、何元慶、付天亮、孫千、孫萬、郝晸、寇成等人率一萬人馬急速增援唐州,因為,劉豫派其弟劉複率十萬人馬進攻唐州,劉複手下部將王世衝、賊寇郭振尤為驍勇。
王貴領兵進入唐州地界,明顯感到偽齊軍來勢洶洶,除餓死街頭的百姓外,許多反抗的民眾皆被偽齊軍殺戮,特別是賊寇郭振乃山賊出身,燒殺淫掠,無惡不作,中原之地百姓苦不堪言。王貴領兵來到唐州後,探馬來報:劉複率十萬之眾正在離唐州不遠的何家寨大木標進行修整,準備攻打唐州。唐州是連接鄧州、蔡州的中樞,也是偽齊軍進攻鄧州的必經之路,更是襄陽、鄂州的第二道門戶,王貴思考再三,我方一萬,對方十萬,若不出奇製勝,根本沒有勝算,所以,王貴立即讓人馬停下,在心裏謀劃。